“杜充的部下,也完全潰散。岳飛因為抗金過于堅決,導致手下的士兵、軍資損失很大,數量一直上不去,一度連糧食都不夠吃了,全軍硬撐著餓肚子。而曹成等人提前逃走,所以保全了不少。”
“岳飛南下時,曹成已經聚集了數萬人。他本人同樣是普通士兵出身,屢經戰陣,戰斗力也很強。岳飛派人勸降曹成,但曹成發現岳飛只有八千人,不以為意。兩軍交戰,曹成手下的驍將楊再興率眾直撲岳家軍營壘,擊殺部將韓順夫。岳飛增兵對抗,派遣張憲、王經等人參戰,又被楊再興擊敗,岳飛的弟弟岳翻戰死。雙方反復拉鋸,多次在山嶺間交戰,最后,曹成部實在抵擋不住,開始潰逃。”
“雖然損失很大,但岳飛還是要求手下不要濫殺,盡可能招降被脅從者。遇到頑抗的首領,再考慮誅殺,曹成的士兵于是紛紛投降。曹成逃到廣東,又竄入江西,張憲等人就一路追擊。最后,曹成正好撞上了從福建回師的韓世忠,實在跑不掉了,便向韓世忠投降。而沿途跑散的士兵,則大多選擇了投奔岳飛。岳飛收編了楊再興以下,精銳兩萬余人,實力強盛起來。”
“這時,襄陽地區,盤踞的是宗澤所部分離出來的軍閥李橫。李橫等人獨立性很強,不聽朝廷命令,擅自北伐,一路擊敗偽齊軍隊,收降牛皋、董先等人,東路收復潁昌府,西路收復洛陽,開始夾擊汴京。”
“劉豫連忙向金人求援,得到兀術率領的援軍。又派遣手下最能打的大將李成,在汴京旁和李橫交戰。李橫的軍隊十分貧窮,連盔甲都缺乏,結果被擊敗。李成順勢南下追擊,攻克襄陽。岳飛奉命出擊,連續收復幾座城池,李成已經被他打出心理陰影,聽說他過來,直接丟下襄陽跑了。”
“岳飛于是收編了李橫手下,包括牛皋、董先等部。后來劉豫、兀術多次給李成增兵,但李成屢戰屢敗,增援的金兵也損失慘重,最后只能退走。”
“但朝廷嚴令不允許追出境外,岳飛于是回到襄陽,在此經營。南宋的荊襄諸軍,就是由此開始的。一直到南宋末年,這支軍隊還是朝廷依仗的支柱。等襄陽被攻陷,南宋也就很快滅亡了。”
“岳家軍的主要部分,就是由鐘相、楊幺部,和這些招降的各路軍閥組成的。而被招降的軍閥兵,大部分都曾經是當年的義軍。我想,他的軍隊,能維持嚴格的紀律,和士兵的來源,也是有關的。”
“岳家軍的待遇很高,訓練也很充分。但如果只有這些,是不足以讓士兵寧可丟掉性命,也要執行紀律的。但是,岳飛的士兵,很多都見過金兵入侵之后的慘狀,本來就是為了保衛家鄉,才參加軍隊的。其他宋軍,往往畏懼金人。但他這里,不敢和金人拼命的,就不會來投奔。這樣的隊伍,有了良好的訓練和優秀的指揮,自然所向披靡。”
“哎,不過這種情況,歷史上也不多見吧。”朱文奎說。
“這些年還是不少的。”郭康回答:“大明開國那會兒,情況也差不多吧。我看他們那個逃兵比例,大概就知道情況了。”
“哪個逃兵?”朱文奎沒反應過來。
“就是之前討論衛所的時候,你說北伐那會兒,衛所兵三年跑了四萬多人,你太爺爺連忙派人清查的事情。”郭康說:“那會兒我不太懂,后來看了些檔案,才知道這個數字代表了什么。”
“逃兵的數量,受到紀律和士氣的影響。紀律越嚴格,士氣越高昂,逃亡的人就會越少。幾十萬衛所兵,才跑了這么點。那會兒的明軍,士氣可是真的高。”
朱文奎等人一時還不太理解,畢竟他們第一反應也是跟歐洲人比。但這會兒的歐洲軍隊,每年跑掉一半都很正常。如果遇到環境不好的時候,還可以更多,實在沒什么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