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流傳著一個段子,說是伊本·泰米葉有次在大馬士革布道,告訴信眾們“胡大會下降到塵世的天上,就像我此時下來一樣真實。”可能是為了讓大家更簡單地看明白,他還一邊說,一邊自己從講演臺上,走下了一級,親自做示范。
正好,寺里有一群馬利克派的教士,聽他這么說,很是生氣,說什么叫“胡大像你一樣”,你這是什么意思?于是沖了上去,當場把他暴打了一頓。
后來泰米葉多次因為類似的事情,被各派的教法官轉著圈舉報,坐了好幾次牢,原因就是擬人化和以物配主之類。事后看來,估計就是因為這種風格導致的,因為當地越是底層沒文化的人,越容易信奉這套理論,而且也更容易變得狂熱、極端。這似乎同樣是超越教派的現象。
至于保守,這個詞其實很難定義。
理論上,任何一個思想流派,都是保守的。因為只要在傳播和延續,就需要論證自己的正統性——這是可信度和說服力的重要部分,很難回避掉。而要論證正統性,就必須堅持一些前人提出的原則。
所以,這個方面來說,就沒有不保守的流派,只不過大家保的“守”不一樣就是了。比如傳統教法學派要保守自己的師承,而改革派要直接保到創教之初去。當然,創教之初到底是不是他們聲稱的這種情況,當年的圣門弟子到底支不支持他們的教義,就是另一回事了。畢竟,他們反對“代禱”和圣人崇拜,打砸圣徒墓葬的時候,也沒管過圣徒是不是支持……
這個情況,也是超越了教派甚至宗教的,所以確實很尷尬。不管是東方拜孔圣的,還是西方拜耶圣的,乃至郭康那個時代拜馬圣的,都有這種情況。馬圣的圣門弟子也天天互相打來打去的,你說到底革誰的新,保誰的教義吧。
在地中海世界,事情還更加嚴重:很多時候,根本沒法說正統派和改革派誰更先進,因為保持正統往往意味著腐朽僵化,而改革派則意味著群魔亂舞,根本不知道怎么選。
所以郭康大部分時間里,只要是正式一點的宗教場合,都盡量避免自稱自己要改革,也從不說自己更看重平民的意見之類。對哪個教派,都不敢直接明說,免得人家抓住把柄,又開始胡亂發揮……
現在搞出這種傳聞,郭康更不敢說自己要改革什么了。不過,他一開始也料到過這種情況,因此也有對應的預案。
“我們不追求改革,也不關心哪個教派更正確,我們只關心秩序。”他對朱文奎表示:“天方教流行的地區,也是羅馬的管理范圍,他們這些教眾也需要我們進行管理。因此,我們恢復秩序,自然也包括這里的秩序。”
“既然當年伊兒汗國結束了哈里發的傳承,導致教法體系出現問題,我們就重新扶持哈里發,給他們補回來。有什么問題,就在這個體系內解決。他們意見不同也沒問題,我們所有人都認可要追求正統性,希望維持秩序。剩下的事情,他們在教會內部自己討論就行了。”
“我學不好,你回頭自己給她們說。”朱文奎果斷回答。
“行吧……”郭康無奈地點點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