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車隊按照杰士卡的規劃,準時來到了河邊的小高地。一些士兵四散出去警戒,其他人則各自去進行自己的工作。
檢查水源和組織大家打水,都有副官和營官進行組織。杰士卡本人則先放下其他事情,帶著幾個工兵,跑到河上的小橋邊,勘察橋梁和水流的狀況。
橋梁的狀況,比預期的要好上不少,看起來近期應該是翻新過。工兵們勘察了一番,認定過大車沒有問題,還找來一輛拉雜物的貨車,試了一下。這樣一來,也就不需要專門準備浮橋了,今天的行程進度,估計也能更快上不少。
大家很高興,于是組織一批人,帶著輜重車先過河。剩下的人則先休息一會兒,等主力接近,再繼續行動。
行軍途中,他們每天只吃兩頓飯。一般下午太陽西沉的時候,就要停下來,開始挖掘壕溝、布置障礙,設立營房了。營地完工之后,就會挖掘灶臺,埋鍋做飯,吃一頓熱的。
這年頭,人工照明是十分稀缺的工具,往往要么昂貴要么不好用——或者二者兼有。輜重隊那里,倒是帶了個郭康送給他們的大燈,但那玩意兒已經珍惜到屬于宗教儀式用品的地步了。平時,大家都還是盡量在天還沒黑的時候,就把這些都完工,以免遇到麻煩。
等第二天天亮,軍營里就會吹號,把大家再喊起來,忙活完日常工作,然后再吃一頓。之后,就會放棄這個營地,繼續趕路了。
按照這個流程,等于每天都要重復一次建造營地的重體力勞動,不但累人,而且十分枯燥,也見不到什么成效,看起來像是沒到戰場,就開始故意累自己。然而,按照杰士卡等人在羅馬軍隊里“實習”的經驗,這種麻煩事情,反而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他們也開始堅持這種要求,并且在軍隊里推廣。一些新來的士兵對此很是疑惑,隊長們也不管,只是說正規軍都是這樣的,強令他們也得一起干活。
至于中午,由于沒有固定營地,也沒時間去做熱食,因此要么直接不吃,要么稍微休息一下,拿干糧解決。對于這點,大家倒是比較適應了。
橋梁的事情解決之后沒多久,朱文奎帶著一群士兵,如約趕到了河邊。他們還帶著打造浮橋用的工具,朱文奎自己親自扛著一包釘子,拎著個砍樹斧頭,走在最前面。得知不需要再干這個活,大家都很高興,松了口氣,也去樹蔭下休息了。
這個時候,一支打著黃林縣旗幟的小隊,也出現在河對岸。
這支隊伍也有幾輛輜重馬車,旁邊跟著兩個騎手,和二三十個扛著草叉、鏈枷的農夫。他們縣的負責人馬特修士帶著隊,很快來到了橋頭這邊。
對岸的人和他們打了招呼,喊這邊的人過來。杰士卡便趕過去迎接,和他交談了下,詢問當地情況。沒說幾句,朱文奎也跑了過來,親自慰問大家,感謝他們的幫忙。
這邊的人雖然加入大明兩年多,但還從來沒見過他,聽杰士卡介紹之后,都跑來圍觀。朱文奎也不跟他們擺架子,直接詢問起這里的情況,表示自己還沒來過這一帶,需要了解下目前的態勢和管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