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朱文奎等人就了解了這邊的基本管理情況。
要進行行政管理,就不可避免會有公文傳遞。就算不考慮文件留檔之類的問題,也總不能所有事情,都把縣里人喊去府里口頭告知吧。因此,最起碼,兩邊都得有會寫字識字的人。
比如這邊,有事情的時候,州府會負責進行轉發,在漢字文件后,附上波西米亞文的翻譯件,下發給縣衙。馬特修士看了信件之后,再用當地土話念給不識字的差役們聽。
“幾年不見,現在已經是這樣辦公了么?不過這樣是不是太麻煩了啊?”杰士卡有些意外。
“非要說的話,這個過程要經過兩次轉述,不但麻煩而且也容易有誤差,但在如今這個情況下,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馬特修士回答:“而且,漢字公文的格式非常固定,使用的時候直接硬套就行,其實也不需要太高的熟練程度,甚至不怎么需要學習語法知識。單純作為公文記錄工具的話,感覺比拉丁文還要合適。”
“這段時間,我也一直在學。從掌握語言的角度看,還遠遠說不上‘學會漢語’,但工作的時候,已經不太需要借助翻譯幫忙了。要不是事情多,我之前還想著去布拉格進修一趟。說是那邊已經有了專門的培訓機構,教你系統學習漢語,效率更高……”
“都這么火了啊?”杰士卡有些驚訝。
“畢竟是我們大明的辦公文字,學好了真能去當官,肯定有很多人樂意的;而且,最近時勢比較特殊,大家也都知道。很多人就算一時用不上,抱著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目的,也會去學一下的。”馬特修士解釋道。
“這又是什么說法?”朱文奎問道。
“我們這邊,現在很多人對教會不滿。”馬特修士回答:“大概一百多年前,就有文人學者就開始用字母拼寫波西米亞語言,形成文字。但是,教會一直對此不屑一顧,說這些語言文字,都不登大雅之堂。尤其是神職人員,更不能隨便亂用。”
“但是,官府不像教會那樣排斥本地話,只要做好書面文檔整理,一般不太管別的。我們本地的語言,確實沒有教會歷史悠久,但主教們也沒法否定漢字的神圣性。所以,有些人就有意用漢字來對抗教會拉丁文——說要宣揚本地話,教會就會用各種方式阻撓;說要學習漢語,教會就沒轍了。”
“現在,發達一點的地方,大一點的城鎮,都有人在教授這些了。聽說還有人編出了注音手冊,方便大家進行識讀。更激進的人,還在宣揚用漢語經書取代拉丁語經書,因為他們認定漢字才是最正統、最可靠的文字,能完好地體現天兄的教導。可惜我們這地方太偏僻了,這點知識,還是跟著府里人臨時學的呢。”
“原來是這樣啊。”朱文奎點了點頭。
這邊的文化水平,看起來確實比較著急。因此,管理暫時也只能到縣這一級,因為再往下,不說執行的能力了,連識字的人都沒有,根本沒法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