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由于流程異常復雜,整個選舉過程也漫長而痛苦。前面的那些步驟,可以盡量壓縮時間,乃至幾天內解決,但最后這一步往往耗時甚長,拖上一個月的情況都時有出現。甚至,等的太急的元老們,也會采取和教會相似的策略,禁止衛兵給選舉委員會送飯,來逼迫他們趕緊達成結論。
整個過程中,最累的大概就是那個抽簽孩,因為抽簽階段都是他負責,選舉階段的分發選票、統計選票也是他來做,得全程陪跑。不過,等選舉結束,這個孩就可以成為專門的公職人員,為總督服務,屬于平民階層少有的上升渠道了,因此,依然是大家爭著要去當的。
威尼斯人對自己這套制度頗為自豪。他們認為,大議會和抽簽選舉,是民主的標志;元老院和投票選舉,是共和的象征;而總督本身,則是掌握軍權的獨裁權力。通過這套制度,能夠把三種政體的優勢都發揮出來,并且通過精密的設計,保持公平,防止舞弊、賄賂和其他勢力的干涉。
不過,海倫娜太后卻對此嗤之以鼻。
據汗廷的檔案記載,當時太后召集大臣們討論工作安排,當有人提出威尼斯的制度可能會影響她試圖進行的干預時,太后直截了當地表示,這種這種制度并沒有什么實際價值,也沒有所謂的優勢。
威尼斯的總督并不是公民選的,而是大議會通過各種操作產生的。雖然大議會宣稱自己代表公民,但這個機構里的兩千多人,全部是貴族,而且席位也是世襲的,和普通公民根本沒有關系。
為了防止議員席位外流,威尼斯還制定了“金譜”制度,對貴族的家系進行嚴格登記。比如,哪怕父親是大貴族,但如果是私生子,或者母親地位不夠高,也一律不能獲取候選資格。只有滿足所有條件,才能被計入“金譜”,在成年后獲得進入議會的資格。
這樣嚴苛的身份限制,哪怕在“專制”的東亞,可能也只有王氏高麗的“兩班”貴族,才有類似的制度了。吹這種玩意兒叫民主,古希臘人都能笑活過來……
同樣,總督其實也沒有多少獨裁權力。歷史上最強勢的總督,就是率領第四次十字軍的丹多洛。但是,威尼斯人對他的恐懼,甚至超過了對他帶來的巨大利益的感激,甚至公開質疑,既然他都能攻滅拜占庭,那他要是帶著軍隊打回來,自己才是凱撒,怎么辦?
好在,丹多洛年紀已經太大了,之后沒多久就去世了。于是威尼斯人立刻開始打補丁,整個13世紀,都在給總督權力加上一條又一條枷鎖。由于大議會人太多,沒法一直保持運作,就選出了六十人的常設參議院,也就是“元老院”,履行日常職責,限制總督權力。此外,還有掌管司法的四十人委員會、直接監督總督的十人團、負責日常行政事務的內閣等各種機構。
這些機構,基本上都是在13世紀前葉,轉為正式規則的一部分,時間上就很容易看出端倪。更別,十人團這類機構,還真的以試圖改變政體的罪名,逮捕和處決過總督,目標顯然非常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