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當時,很多歐洲貴族都真的相信,因為她是女性,所以更柔弱、更熱愛和平,因此樂意和大家進行外交談判,以和為貴。
但實際上,海倫娜太后執政時期,戰爭的頻率比她丈夫當年還要高,甚至都不遜于她兒子巴西爾三世的時代。
在她治下,一直悶頭進行字面意義的“種田”的紫帳汗國,向北決定性地擊敗波蘭,奪取波蘭起家地之一的重鎮利沃夫;向東,用計謀吞并了她自己的娘家特拉布宗,把勢力延伸到格魯吉亞;向西,兩次派兵越過喀爾巴阡山,襲擊匈牙利腹地;向南,完全控制了希臘地區,乃至搶占了克里特島。紫帳汗國的疆域擴大了幾乎一倍,正式成為地中海世界的最主要強權,就是在這個時候。
郭康也解釋不清楚,歐洲人為何就這么吃這一套。但那會兒,太后確實成功說服了眾多國家,讓這些可能單純只是聽到“羅馬軍團”這個名字,就會立刻應激的貴族們,認定她是想要限制戰爭、而且熱衷于談判的。一直到現在,他翻閱喬安娜幫他搞來的意大利書籍,都經常看到有人議論,說紫帳汗國要是還有個海倫娜太后就好了,這樣對大家的壓力就沒有這么大了——也不知道這些人怎么想的。
而一直到最后,太后的演技都沒有破功。郭帥的筆記里說,他們發動兵變的時候,還有些外國人給太后鳴不平,覺得這些好戰軍閥又在欺負人。但實際上,那反而是因為“軍閥”們不想再配合太后去發動戰爭了。
紫帳汗國帶來的新制度,改變了東羅馬一直以來,以混亂而著稱的繼承法。這樣的規則,讓國家更加穩定,但也杜絕了海倫娜太后這樣的有野心的貴婦,通過繼承法直接掌控最高權力的途徑。
太后自己肯定知道,她反而要去維護這個制度,否則國家動蕩不安,她自己的位置也肯定坐不穩。但她野心又太強,始終不能僅僅滿足于掛名一個共治皇帝。
和男性君主不同,太后的權力終歸是“間接”的。所以,為了讓權力更加穩固,她反而要更多地發動戰爭。一方面,戰時狀態下,她作為“臨時大管家”的獨裁權力會提升;另一方面,國內最大的勢力——軍團,也對戰爭樂見其成。所以,她對于戰爭,其實比男性君主還來勁。
到最后,反而是因為進一步擴張的收益越來越小了。由于戰爭進度太快,紫帳汗國對于新領土的控制,遠不如之前經營的本土那樣嚴密。而且,更多、更強大的敵人,也把視線集中了過來,給逐漸開始疲憊的軍團,帶來更大壓力。
這種情況下,太后還在試圖獲取更大的話語權,干預軍隊的行動。而那些表演,卻逐漸荒廢下來。最終,因為繼承問題,她和軍隊發生了嚴重摩擦。這個時候,她一直只是遙控、沒有親自參與軍隊之中的弱勢,就徹底暴露出來。
最終,郭氏、李氏等大族的新一代軍官,開始互相聯絡,形成了反對太后的秘密組織。因為這幾年大批服役的新兵,普遍對太后有些不滿,他們便趁著這個機會,抓住輪換的時機,控制大都,一舉完成了兵變。
當然,歐洲人估計更不理解這件事了。畢竟,少壯派軍官不想打仗了,這種事情可能有點超出他們的想象……
不過,哪怕到最后,太后都在設法用計謀保全自己。郭帥的筆記說,他們剛剛抓捕太后沒多久,大都就突然有傳聞,說他們已經派兵圍住了軟禁太后的修道院,準備隨時進去干掉她。
那時候大都剛剛恢復繁榮沒多久,城里有不少人都是太后早些年還在盡力施恩時,搬遷過來的傷殘老兵。不少人跑去詢問,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說擺賽汗恢復權力理所應當,但非要殺掉太后,于道德不合,有些過分了。
郭帥記錄說,他當時就沒想這么多,因為之前確實沒有這種經驗,甚至都不知道怎么收尾好。面對眾人的議論,也不知道怎么辦比較合適。最后,是巴西爾出面,讓大家迅速行動,趕緊把太后送到克里米亞去,隔絕她和這邊的潛在支持者。不過也得保護她的安全,不能讓她真死了,留下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