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消息的貴族們據此都認為,這是吳王在為了和西吉斯蒙德的決戰而進行準備。
目前,判斷這個“吳王國”真正實力和戰略部署的最大問題,其實就是不知道誰是他們本部,本部又在干什么。因為這次動亂爆發之后,很長時間里,神羅貴族們并不知道吳王和明軍主力在哪。這倒不是因為朱允炆藏的好,而是因為各種打著吳王旗號的農民軍,實在太多了。
在朱文奎所部,出現在波西米亞的時候,布拉格方面為了盡可能拉攏更多力量,一起與他們對抗,曾經給不少帝國貴族也發去了求援信。他們指出,波西米亞貴族和德意志貴族之間,雖然也有矛盾,甚至打得你死我活,但總體上還是有規則的、可以控制的。而要是被這些農民翻了天,那么按照這個“農民國王”的恐嚇,所有人都會被剝奪封地,取締爵位。這可就沒有任何一方是贏家了。
所以,他們希望,德意志貴族們能放棄前嫌,看在帝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然而,大部分帝國貴族,甚至都懶得搭理他們。一方面是形勢還不太穩定,吳王的宣戰布告過于逆天,以至于很多貴族都認為,這是西吉斯蒙德和布拉格人,為了拉更多人加入自己,而刻意偽造的。因為這個拙劣程度,哪怕在德意志地區,都實在不像一個正常君主和正常宮廷所能做出來的,更別提大家印象中,治理水平一直都不錯的吳王勢力了。這假得都有點過頭了。
另一方面,這個時候,蹦出來的“吳王兒子”實在太多了——理所當然地,其中絕大部分,在鎮壓行動之后,都被證明是假的;至于剩下的極部分,大家也有信心很快證明他們是假的。波西米亞這一支農民軍,哪怕真的存在,估計也是那種跟風的。顯然,他們的好聽,但鎮壓農民是假,讓他人給自己干活是真。大家都是貴族,你把我們當農奴使喚啊?
一直到后來,這支軍隊真的擊敗了布拉格人,又一路攻破好幾座堡壘,帝國貴族們才驚覺,這還真是王儲的軍隊。
分析一番之后,他們認為,肯定是之前在大都活躍的王儲,在這個關鍵時刻,服了羅馬人支持自己。在歐洲,確實也有給王儲行政權力,讓儲君負責留守,乃至提前讓他們統帥軍隊,進行鍛煉的習慣。所以,大家這下又覺得,也可以理解了。
看起來,吳王府的權力結構和執政習慣,也沒有和歐洲人差距過大。只要弄清楚他們的兵力配置和分布,也是可以摸清他們真實的戰略意圖的。
而這些人收集到的情報,以及據此做出的判斷,自然也會廣為流傳,并且被指揮大軍的西吉斯蒙德和他的幕僚們了解。
不過,就在這邊熱熱鬧鬧“練兵”的時候,讓娜公主已經在其他人不知不覺間,帶著上萬人離開了營地。他們分成了五六股,各自沿著道路,向東北方向回頭。
這一地區,水網十分發達。在他們出發的地方,一條名叫魯爾河的河流,自東向西流過,最終匯入萊茵河干流。因此,這一代也被稱為“魯爾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