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迷信,懂忌諱,小孩子們無知者無畏,不懂這些,只知道村腳那戶破茅草房里住著個小怪物,瘦弱蒼白,看著病怏怏的,永遠板著臉,沉默寡言。
危雁遲稍微長大一點,就和母親一起下地干活了。小小的身軀,干起農活兒來卻一點不費力。
他母親不在的時候,孩子們就愛往他身上扔石頭,丟牛糞,什么難聽罵什么。危雁遲被砸得滿額頭血,像感受不到似的,沉默地做自己的事情。
他越是不理人,那群小孩就欺負得越是變本加厲。
這樣的日子一直延續到危雁遲十四歲的時候,一場旱災席卷淮嶺大地,連續三年顆粒無收,饑民無處可去。
淮嶺村人只能寄希望于上天開眼,天天求神拜佛。
饑荒肆虐,求文神武神作用不大,饑民們涌入皓元天尊殿,祈求天尊恩澤雨露。
皓元天尊是歷史最悠久的神祇,據說他生始萬物,掌控輪回,法力無邊,能保信眾年年歲歲五谷豐登。
只可惜,祈求毫無作用。
不知是誰顫抖地喊了句,一定、一定是因為我們村有個不詳的禍害這鬼在我們嶺十多年了,就是因為他,讓神仙拋棄了我們
村人堅信自己找到了萬惡之源,四處求仙,希望能找到高人,除掉危雁遲這鬼胎。
當時最有名望,也最有能力的仙門便是凌修門。村長帶著幾個村民跋山涉水,攀上仙山,跪在山門口,渴望有好心道長能幫他們消除兇祟。
跪求多時,終于有一位白衣飄飄的修士出來,問他們所求何事。
村人竹筒倒豆子似的說了,修士安靜地聽了。
修士問你們來自何處
村民淮嶺村。
修士可是大旱之處
村民正是,正是。待兇祟除盡,風調雨順,我們定攜糧油香火前來答謝諸位仙君
聽完,修士給了他們一張薄薄的符紙,說貼在鬼家門口即可。說罷,便轉身飄然而去。
村長誠惶誠恐地接住,叩謝仙君大恩大德,滿懷期待地回村去了。
他們那時還不知道,在凌修門聽來,淮嶺實在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村人口中說的“鬼”既未害人,也未釀成兇案。
這些年處處年運不濟,上山求仙的黎民百姓數不勝數,王公貴族也是絡繹不絕,他們只挑那些事態嚴重、或報酬闊綽的玄案優先處理。
像淮嶺村未成年小鬼這種微不足道的事,他們通常都是給一張普通的除祟符將人打發走。
村長一行人回到村里,趁著月黑風高,把符紙貼到了危家門口。
他們期盼著第二天早上再來看,那小鬼已經消失了。
事與愿違,他們趴在干涸的田壟邊,眼睜睜地看著危雁遲從家門里走出來,到樹林中抓了一只瘦弱的兔子,安然無恙地走回了家。
進屋前,危雁遲還看到了門板上的符紙,瞧了一眼,伸手把它揭了下來。
村民們屏住呼吸,鬼摸到符紙肯定會斃命吧
然而,危雁遲就那么把符紙揭了下來,看了看符紙上的圖案,表情毫無波瀾,然后揉成一團,隨手扔了。
隨手扔了
什么也沒發生。
村民們亂成一團,凌修門給的符紙根本沒用
這么下去肯定不行啊,村里已經死了幾個人了,老天不開恩,朝廷無力賑災,他們只能等著被餓死。
又不知是誰喊了句這只鬼到現在還能抓到兔子,肯定是給他那個娘吃的,但那女人留著有什么用不如分給快餓死的鄉親們。
我們動不了這鬼,莫非還動不了那狗娘們
四野寂靜,哀風低鳴。
許久,一條胳膊舉起來我贊同。
很多胳膊跟著舉起來。
后來有天清早,危雁遲聽到門口有人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