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是有點崩潰的,不過隨著她慢慢長大就發現自己運氣委實不錯,穿來的這戶人家雖是商戶出身,卻也是當代富賈,家底十分雄厚,并且族內并不迂腐,男女子孫一視同仁,全憑本事說話,父母也是各有抱負,十分開明之人。
在這樣的家族中,金梧秋得到了極好的教育,憑著自己的經驗,知道商業的關鍵就是信息和運輸,此地洪水彼地甘霖,掌握各地供需消息,形成完整運輸供應鏈,就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無論哪個時代,商人都像是流動的水,只要有利益追逐,他們就能無懼險阻到達世間任何地方。
聽風就是收集各地行腳商人的所聞所見,加以篩選判斷,以小見大,繼而掌握全國咨詢。
這件事說著容易,但只有親身經歷的人知道推進過程的艱難。
有對手故意散布假消息的,有自家拆臺故意隱瞞重要消息的,還有幾家聯手故意擾亂市場混淆視聽的,各種手段層出不窮,但金梧秋深知阻力越大收獲越大的道理,鐵了心要做這件事,在父親的全力支持下,幾乎賭上了他們那一房的所有利益。
那些年她與父親到處游說招攬重要人才,破除萬難,父親還因此累病,所幸皇天不負,最終形成規模。
也正因為她的這個決定,才能讓金氏在八年前南境發生大范圍洪災時挺身而出,用聽風所帶來的信息差和完整運輸鏈,從全國各地搜藥集糧,完美配合朝廷渡過了那場天災,憑實力將金氏推上了江南第一家的位置。
站到最高處,被所有人看到的成功勢必會引來各種覬覦,金梧秋未雨綢繆,在朝廷頒下賞賜后便急流勇退,自導自演了一場混亂,將聽風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把一個初成氣候的龐然大物潤物細無聲的鋪灑到了民間各個角落,用更為駁雜龐大的市場掩蓋了聽風曾經存在的痕跡,將之點點滴滴盡數融入天下商人的生活中,習慣成自然,讓他們在有意無意間就把消息傳播出去。
手握這么一張知曉天下事的商網,金梧秋想查個人自然不在話下,但也沒想到會這么快,只因謝映寒這個名字在京城也曾流傳過一陣,知道他來歷的人不算多,但存心找的話倒也不難。
金梧秋熟練的將五個信筒上的暗碼解開,聽風所傳遞的消息分為甲乙丙丁四級,甲級是經過層層篩選,直接送到金梧秋手中的消息,來源不止一處,敘事角度也各不相同,最關鍵的事,所有甲級信筒的暗碼只有金梧秋一人能夠打開。
而此種甲級信筒為精鋼玄鐵所制,巴掌大小,除非用正確暗碼解鎖,任何外力都不能將之打開,若是強力打砸,還會觸發此玄鐵信筒中的自燃裝置,在被砸開之前就能把信筒中的紙條燒成灰燼。
五個信筒中的消息合并起來,謝映寒的生平便赫然于紙,金梧秋看完后不禁眉頭微蹙。
謝映寒曾說自己與信國公府謝氏無關,但其實并非毫無關聯。
他是關中隴州人,他的祖父謝童是第一任信國公謝雋原配王氏之子,原配王氏出身書香門第,謝雋當時只是個小吏,為了生計入贅到王家,后來國之將傾,戰亂四起,謝雋大義投軍,跟著大祁的開國君主開疆拓土,收復失地,憑著功勛從小兵一路當上了三軍元帥,大祁定國后謝雋更是被授予信國公的爵位。
做了信國公,自然沒人再提謝雋入贅之事,而王家也從善如流,抹掉了謝雋入贅的事實,改為嫁女,其長子王童也改名謝童,王家原以為這么做就能安坐信國公岳家之位,卻不想謝雋早被另一個開國功臣之女崔氏相中,非要嫁謝雋為妻,哪怕謝雋直言自己已有妻室崔氏亦不死心,甚至不惜將此事鬧到皇帝面前,求皇帝下旨賜婚,說愿二女共事一夫,平妻而論。
當時國家初立,還需各大世家聯手坐鎮,崔氏是老牌世家,雖經歷戰亂,但樹大根深,就連皇帝也得給其三分顏面,更何況崔氏又不要謝雋休妻,不算有違天理,便下旨讓謝雋娶崔氏,謝雋自知不妥,卻也無可奈何,最后只得以平妻的方式另娶崔氏進門,自此崔、王兩家便開始明爭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