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雙方實力懸殊,王家說到底就是一門書生,亂世的書生連屠夫都不如,哪怕國之初定,王家與手握兵權勢力龐大的崔家對壘可謂毫無勝算,沒過兩年,崔氏就把王氏擠得毫無尊嚴。
在崔氏的打壓之下,王家子弟處處碰壁,投訴無門,王氏自覺若王家繼續被這樣打壓下去,只怕家族要毀,她試著向謝雋求助,可兩邊都是妻子,都為他生兒育女,崔氏助他良多,又沒有對王氏和她的孩子直接出手,謝雋實在沒有理由偏幫。
沒有得到丈夫的幫助,王氏心灰意冷,不忍見娘家子侄因她之故永無出頭之日,便自請下堂,將信國公夫人之位拱手相讓,她自此退避隴州,永不回京。
王氏態度堅決,無論謝雋如何挽留都執意下堂,謝雋勸她無果,以半數家財相贈,派軍護送王氏回到隴州。
原以為自己的退讓能王家子弟好過些,然而王氏高估了自己的作用,也低估了崔家的強硬。
王氏離京之后,崔氏的打壓仍在繼續。
直到王氏與謝雋長子謝童做出持劍傷父之舉,被逐出謝家那一年,王氏后悔離京的情緒達到高峰。
她知道自己的兒子不會無緣無辜傷害自己的父親,定是有人陷害。
當年她為了王氏子弟自請下堂,卻忘了此舉會讓親生兒子在謝家舉步維艱,兒子孤立無援受人算計,竟連他謝家長子嫡孫的身份都要剔除。
謝童無意刺傷父親,在父親還沒醒來之前就被人連夜趕出京城,絕望之下只好投靠遠在隴州的母親,王氏看著自己兒子的慘狀,打從心底里恨毒了崔氏,一番思量之后,王氏決定反擊,她以謝童信國公長子的身份,在隴州另建了個謝氏。
王氏用謝雋給的半數家財在隴州招兵買馬,一手建立起了隴州一霸謝家堡,劍指崔氏。
兩個女人斗了一輩子,但就算打著謝氏的名頭,隴州謝家堡的實力還是不如京城,尤其在謝雋身故,崔氏之子襲爵之后,謝家堡的日子就更加難過,但王氏性格倔強,哪怕千難萬難也從未想過向崔氏低頭,在彌留之際,還給后代留下隴州謝氏與京城謝氏永遠勢不兩立的遺言。
時移世易,滄海桑田。
近百年后的京城謝氏如日中天,而遠在隴州的謝氏卻淹沒在世間,直到五年前,隴州謝氏現任族長謝映寒來京城謀事,隴州謝氏才再次被人提起,但很快便被京城謝氏盯上。
被京城謝氏盯上之后,謝映寒想在京城謀事可想而知,處處掣肘,舉步維艱,甚至好幾次都有性命之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