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滿收回目光,輕輕拍著腰上的寶刀,低聲嘀咕了一句,轉身走回夜色之中。
蘇回到營帳本想大睡一覺,可或許是有了心事,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便干脆點起油燈,翻開《各國雜錄》細細研讀起來。
他原本認為以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各國雜錄》大約就和軍用地圖一樣,粗糙且極不準確。
沒想到這部用來為軍官普及社會、人文、歷史和軍政知識的叢書竟然制作十分精良,紙張平整、裁剪整齊、裝訂精細,從個別文字的印刷缺陷上還能看出使用了活字印刷。
能有這種級別的宣傳教育材料,說明這個世界在書刊發行方面已經十分發達,也側面反映了社會的教化水平至少達到了古代中國明朝時期的高度。
仔細內容,《各國雜錄》又給了蘇一個驚喜。
全書分為軍、政、農、商、民幾大卷,涵蓋了幾乎所有國家的政治軍事、歷史人文、山川地理和風土人情。
內容編纂精巧,條理清晰,足以作為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反應整個社會的發展水平,也滿足了蘇對了解這個世界的大致需求。
從翻開這部書的第一頁開始,他就再也停不下來,直到天邊亮起了魚肚白,一口氣把想要了解的內容都看了個大概。
這一夜收獲巨大,尤其蘇還從書里發現了幾個有意思的地方。
根據《各國雜錄》記載,現存的魏、齊、梁、吳、唐、越六國都是來自于一個龐大的統一國家——大漢。
如果兩個世界的計量單位差別不大,那么大漢國應該是一個擁有一千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接近四億的巨型帝國。
大漢雖然國號是漢,但用的制度卻與古代中國的明朝高度相似,不僅擁有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內廷十二監,就連廠衛機關(東廠和錦衣衛)也完全照搬,官制、律法及科舉取士也與明朝幾乎無二。
更有意思的是,大漢的開國皇帝朱震不僅與明朝皇帝同姓,而且他還整理編纂了四書五經,制定節令歷法、風俗習慣,統一計量單位,并口述了炎黃大戰蚩尤的上古神話傳說等等。
雖然因為沒有讀本,蘇不知道朱震編纂的四書五經與地球上的四書五經有多大差別,不過他敢打賭,差別一定會有,但不會太大。
因為種種跡象表明,這個朱震百分之百和自己一樣,也是個穿越者,不然絕不會在他一手締造的帝國里出現如此眾多的地球文化。
大漢立國四百年,之后崩解成七十二個小國,又經過近五百年的戰亂紛爭,才剩下了今天的六個國家。
其中北朝魏國版圖面積約600萬平方公里,控制北方二十三省,人口一億七千萬上下,基本與明朝鼎盛時相當。
南朝吳國版圖面積約220萬平方公里,控制南方十四省,人口八千萬左右,與南宋相當。
其余幾國體量太小,在這兩個巨無霸面前不值一提。
除了對這個世界的大致介紹以外,蘇還特別關注了南朝的黑旗軍。
作為魏國的主要敵人,《各國雜錄》對南朝的軍政情況記錄很細,尤其是其中的王牌黑旗軍,更是耗費了大量篇幅,著重介紹。
黑旗軍在白天的那場大戰中給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蘇認為地球上那些赫赫有名的騎兵,無論是敢拿馬刀砍坦克的波蘭翼騎兵,還是大敗日、滿的關寧鐵騎,又或者拿破侖口中得之可席卷世界的哥薩克騎兵,甚至橫掃歐亞,所向披靡的蒙古騎兵,單論戰力都不如黑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