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藥王莊上,徐銳和安歌匆匆來到長坡先生的后院,這里和之前的模樣已經大相徑庭。
經過幾個月的持續改造,現在的醫圣館已經推倒重建,最外圍是成排的高墻,宛若一個防衛嚴密的堡壘。
這里的一屋一瓦全是袁家巧匠親自設計建造,再加上徐銳對保密和防御建筑的新穎見解,并參考君士坦丁堡等知名戰爭堡壘設計,醫圣館雖然不大,卻毫無死角。
徐銳親自為守衛巡邏、換崗和身份審查設計了一套科學而嚴格的制度,進出之人需要經過層層遞進,側重各有不同的三層審核,比皇宮還要森嚴三分。
也怪不得徐銳等人如此鄭重其事,這里現在儼然已經成為了星河集團的技術開發和產品孵化基地,徐銳將他稱作元初。
元初基地的正中間是科研所,目前只分成醫學和工學兩個試驗室,隨著科學深入發展,醫學和工學還會細分成許多學科,這間試驗室也會逐步被細分成若干個專門的研究所。
在龐大的研發機構外圍則是十幾個專業化的小型生產制造基地。
科研部門搗鼓出來的技術會被立刻送到制造基地進行產品孵化,一旦取得成功,并能解決原材料等問題,就可以送到幾里外的水輪機工廠進行批量生產。
徐銳借鑒了科研中心的集成效應,將藥王莊和醫圣館打造成整個科技帝國的心臟,經過幾個月的試運行,目前已經初具雛形。
除了傳統的日用品,以及即將進入批量生產的硝酸之外,這里還有發電機、傳導線、第二代抗生素,甚至是蒸汽機等七八個項目在緊鑼密鼓的秘密研發之中。
這些項目有些還是理論,有些停留在圖紙上,有些已經處于試驗狀態,在徐銳的牽頭組織之下,不疾不徐,有序發展,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將來,這些籠中之虎絕對能夠震驚世人。
除此之外,技術研發和產品研發還為這支團隊積累了經驗,完善了理論,經過幾個月的整理和總結,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知識體系。
徐銳利用這些體系秘密開辦內核為基礎科學的新學,學堂也設在這個基地之中,最早一批學生便是袁家子弟以及藥圣門人。
下一步,徐銳還打算慢慢擴大招收學生的范圍,在為自己這支科學團隊提供更多新鮮血液的同時,也為大規模推動科學教育播下種子。
看到這里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徐銳長長地舒了口氣,這些東西才是他在這個世界扎根的底氣和靠山,也許眼下這里還只是一個萌芽,但徐銳相信,總有一天,這里會是推動世界發展的元初!
徐銳只是粗略查看了一遍元初基地的運行情況便匆匆鉆進了試驗病房,這里除了收容并免費治療各類罕見疾病患者,還有他今天的目的所在,昨晚被解救出來的一十三個孩子。
由于龍云的橫空出世,徐銳攻克駙馬府時,在那個魔窟一般的地下監獄里總共有二十一個孩子得以生還。
其中只有八個孩子能找到父母,剩下的十三個要么因為年齡太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要么是被折磨的時間太長,已經忘了父母的模樣,成了事實上的孤兒。
這些孩子大都帶著殘疾以及可怕的應激性創傷,生理和心里都需要長期治療,于是徐銳便把他們帶到了這里,請長坡先生和吳桐先生負責的醫療團隊進行救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孩子的境遇與徐銳在另一個世界的經歷極其相似,但救助本身除了社會公益之外,其實也是一件穩賺不賠的生意。
人力資源永遠是最稀缺的資源,在哪里都一樣。
徐銳忘不了攻入駙馬府時,龍云的冷靜、殘酷、擔當和堅韌,他在這個孩子身上看到了太多的閃光點,除了長期折磨令龍云的性格有些極端之外,其他素質足以令其成為一塊閃閃發光的璞玉。
別看龍云現在還只是個十二歲的孩子,但只要好好培養幾年,他一定可以成為在任何領域獨當一面的人物,價值無可估量。
所以,在暫時穩住了那個要命的女人之后,徐銳便立刻帶著安歌溜到了這里。
然而,等徐銳推開特制病房的房門時,整潔的病房里卻空空蕩蕩,只有吳桐先生在整理著小小的床鋪。
見到徐銳,吳桐先生一個箭步沖了上來,緊緊抓住他的手腕道:“顯微鏡,你答應過的顯微鏡呢?快給我!”
徐銳臉色訕訕,這家伙和長坡先生混得太久,已經沾上了一些壞毛病,特別是最近對細菌學入了迷,所以一見徐銳便像個孩子一般,吵著要傳說中的顯微鏡。
手臂一震,徐銳的手腕立刻像是一條滑膩的鯰魚,從吳桐緊緊的魔抓中縮了出來,過程又快又奇,就好像變魔術一般。
“咦?”
吳桐驚奇地看著自己的手,又看了看徐銳的手腕,奇道:“你怎么做到的?”
“坐?大老遠來一趟你都不請我坐一坐,上來就要東西,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自然是無名劍法的功勞,但現在不是解釋的時候,徐銳打了個哈哈,輕輕揭過,然后指著病床問道:“龍云呢?”
提起那個孩子,吳桐嘆了口氣:“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