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高懸,天啟衛宮合府大營。
帥帳里,徐銳正和林紹東一起研究著地圖,準備確定秘密實驗火炮的地點,曹思源忽然掀起帳簾,帶著張佐烽和安歌走了進來。
林紹東一見二人,便將地圖一卷道:“我先出去。”
徐銳擺擺手:“沒關系,一起聽聽也好,都坐吧。”
說罷,他走到帥案后坐下,其他幾人都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林紹東見此也沒有堅持,走到徐銳身后站定。
“情況如何?”
徐銳朝安歌點點頭,問到。
安歌剛剛給自己倒了一杯涼水,聽徐銳發問,便放下杯子道:“少爺,有了您大肆送禮的鋪墊,這幾日天寶閣的生意開展得十分順利,不少拍品都拍出了天價。
咱們帶來的各種貨物已經賣出了一大半,營業收入一百三十二萬兩,凈利潤超過六成,規劃中的鋼鐵廠、化工廠和電力研究所的資金已經湊齊了八成。
剩下還有一些量比較大的日用品,已經有幾個本地的大商號找上們來要和咱們合作。
等把這些貨物也賣完,大約會有將近兩百萬兩的進項,您正在籌劃的幾個工廠和研究所的資金也就差不多了,只等研究院的技術成熟就可以上馬。”
沒想到生意竟然會如此順利,聽他這樣一說,眾人都面露喜色。
徐銳雖然能賺錢,可是更能花錢,尤其是研究院里的項目。
每一個嗷嗷待哺的項目都是吞金巨獸,在確保股東分紅之外,徐銳幾乎已經將所有的收入都投入了進去,可還是捉襟見肘。
現在每個月的例會已經成了各個項目組爭奪項目資金的扯皮會,各個領域的宗師級人物甚至會為了幾兩銀子擼起袖子大打出手。
面對這種局面,為了引導良性競爭,徐銳干脆引入創效評價機制,將在研的項目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前沿科學的預研,由徐銳直接從預算中撥付專款支持。
另一類是應用階段的研究,由成果創效的多寡來決定研究團隊的項目資金分配,創效越多的團隊,分配到的研究資金也就越多,用這種方式刺激技術的商業孵化和經濟轉化速度。
這個政策的效果立竿見影,研究團隊的方向不再只是技術本身,而是以技術應用獲取利潤為最終目的,真正做到了立足市場。
在這種模式的刺激之下,長坡先生、吳桐甚至袁子雄這些已經成為大拿的專家也不得不走出悶頭研究的試驗室,開始關注起市場來。
短短幾個月時間,抗生素更新了三代,治療感冒、瘧疾、瘟疫,以及戰場救護的特效藥品層出不窮,鋼鐵、化肥、紡紗技術的應用也突飛猛進。
在此基礎上,為了配合工業的整體發展,也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徐銳還野心勃勃地準備進軍一個無比神奇,無比賺錢的領域,那就是電!
電力的發現和應用將人類真正推上了現代科學的殿堂,意義已經無法用劃時代來形容,簡直就是重塑了整個人類的發展軌跡。
而在這個世界,在工業持續發展的環境下,誰若掌控了電力,便等于掌控了未來。
為此,徐銳已經計劃設置一個新的專項研究所,由他本人主持,第一步先以小型發電機的研制,以及最原始的電力輸送和儲存為研究方向,計劃用幾年時間將項目推進到應用階段。
在徐銳的描繪之下,不單是研究院里的科學家們,就是安歌、曹思源、張佐烽和林少東幾人也都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能發光的玻璃和會說話的竹筒。
是以方才安歌才一說資金基本到位,就讓幾人大為興奮。
當然,這都是后話,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科學的浩瀚海洋中,要想真的到達彼岸,徐銳現在便要解決西川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