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城,真武殿。
宏威皇帝望著插滿紅藍兩色小旗的沙盤面沉似水,身邊一干軍政大臣小心翼翼地打量著他的臉色,沒人說話,只有汪順低著頭站在他身邊,還是一副死人臉的模樣。
數日之前,肖進武的奏折送到京城,他推測北齊的南朝大軍只是一個障眼法,至多不過起個策應的作用,武陵王真正的進攻方向應該是千里之外的西川。
肖進武擅自拋下防御北齊數十萬南朝精銳的東南防線,擅自率領九萬邊軍星夜兼程馳援西川,并請旨增派北國主力至西川與武陵王展開決戰。
奏疏一到,立刻引起軒然大波,且不說武陵王是不是真的出現在西川,單就肖進武私自改變圣上首肯的作戰計劃,放棄東南防線,未經圣旨便擅自調動九萬大軍跨越數省這一項,就有可能要了他全家的性命。
此事往好了說是審時度勢,用于擔當,可萬一他錯了呢?整個國家、皇帝還有無數達官顯貴的性命便會立刻暴露在北齊的數十萬南朝精銳面前。
那數十萬南朝精銳就好像一把劍,高高懸在皇帝和北國頭頂,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落下來,讓人不禁心中發寒。
究竟是當機立斷,還是謀反大罪,肖進武的命運全在朝臣的口、筆,以及宏威皇帝的一念之間,然而誰都知道,地位越高的人,便越是惜命,越是猜忌,越是自私!
當晚,宏威皇帝緊急召見左大都督洪廣利、總理王大臣寶親王、內閣首輔黃庭之、右大都督劉異,以及六部尚書、京師十二衛指揮使等一干重臣,密談了整整一夜。
然而,密談方一結束宏威皇帝便把自己關在了南書房,幾日不曾上朝,朝堂之上立刻眾說紛紜,流言四起。
更奇怪的是,當晚參與密談的列位大人竟然全都對密談內容,以及眼下的局勢諱莫如深,仿佛帝國的最高決策層突然全部啞了。
不過有心人發現,雖然皇帝和列位大人沒有說話,但內閣、六部和京師十二衛卻在秘密調動,似乎有什么大事將要發生。
這一下,原本就人心惶惶的朝堂之上更是眾說紛紜。
而就在這個時候,宏威皇帝突然出關,召集大起,但地點卻改在了真武殿。
真武殿乃是商議軍國大事之地,每逢大戰之時才會開啟,大起選在真武殿釋放了強烈的信號,一股濃濃的戰爭疑云立刻將繁榮的長興城徹底籠罩。
更氣氛凝重的是,一眾官員走進真武大殿的時候才發現宏威皇帝早就到了,就在站沙盤邊一動不動,目不轉睛地盯著上面的小旗,神情十分凝重。
官員們不敢打擾,連忙站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待著這位帝國的首腦開口說話。
“身在北齊的南朝主力有動靜嗎?”
良久,宏威皇帝終于從沙盤之上收回了目光,低沉地問了一句。
兵部右侍郎秦臻出班道:“啟稟圣上,南線主帥肖進武西進之后,兵部左侍郎胡悅繼續坐鎮東南大營,監視南在北齊的南朝大軍,到目前為止,敵人的數十萬精銳仍舊停留在東海之濱,沒有動過。”
聽到這句話,宏威皇帝的臉色稍稍松弛了幾分,緩緩邁開腳步,從沙盤前回到了龍案后,一屁股坐了回去。
“好了,事情你們都知道了,議一議吧。”
他的右手杵在龍椅的扶手上,費勁地撐起腦袋,晦暗不明地說。
聞得此言,吏部尚書湯懷信立刻準備出班啟奏,他懷中揣著一封奏折,正是彈劾肖進武六條謀反大罪的指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