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些邀約,蕭融始終保持沉默,說來彌景去不去的,跟他也沒什么關系,但蕭融心里想的是,不,彌景不能去。
沒看見彌景的號召力有多強大的時候,他就是這個想法,如今都已經看見了,他就更不可能讓彌景出去自立門戶了,沒錯,彌景一個和尚是不可能改行當軍閥的,可要是他和別人聊了幾句,然后他突然意識到鎮北王不值得效忠了怎么辦,彌景如今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好處,那他反水之后就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壞處。
甚至更糟糕,“被佛子拋棄的鎮北王”,他都不敢想這種名聲要是傳出去,他又得病上多少天。
蕭融沉思良久,在下一次的開小會時,他提出了要建造佛寺的事。
而且這佛寺規模不小,各種規格都照著大慈恩寺、大報恩寺、大相國寺等等國寺來建。
規模大,就代表需要許多人幫忙維持,而它是蕭融建的,就等于是鎮北王建的,也等于是鎮北軍建的,當前期和尚不夠用的時候,就撥一些將士過去幫忙,等后面逐漸上了軌道,這些將士也不必撤出,就在那里繼續做護衛好了。
一般而言佛寺都是自給自足的,他們會種田種菜,讓沙彌做打掃工作,不管衣食住行哪個方面,都有各類的和尚來分擔,可以這么說,一個寺廟就等于一個高門大院,幾乎不受外界的影響。
而蕭融提出,可以分給寺廟的住持與長老們一些良田,讓百姓替他們種地,百姓們本身就愿意給佛祖做貢獻,而長老們也能抽出空來更加專心的研讀佛經。
這個提議短時間內看起來是個好事,因為蕭融要送的田產可比寺廟自己種植多多了,但時間一長,僧人們都不種地了,他們就會變得特別依賴外面的贈予,生活資源都由旁人支配,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一來會生出貪念,二來僧人會受到桎梏。
虞紹燮和屈云滅不在,這里就剩下四個人了,趙耀祖不算,他只是給佛子幫忙的,暫時還沒機會參加這種會議。
宋鑠和高洵之全都不吭聲,這倆人都不笨,一下子就聽出來了蕭融的意思,于是這倆人的眼神都飄向對面的佛子。
彌景聽著蕭融的話,他笑了一聲“出家人不該與塵世有過多牽扯。”
蕭融也笑“這間佛寺可是要建在未來王宮附近的,身處鬧市,推開門便是萬丈紅塵,想不牽扯也難啊。”
彌景“門關得緊,便不會有什么牽扯。”
蕭融“再緊的門也有年久失修的那一天,與其等著門窗破敗,自己人收拾不過來,不如提前跟鄰居打個招呼,有句話是遠親不如近鄰,佛子覺得呢”
高洵之默默看著他倆,半天不說話。
而宋鑠眨了眨眼,有種非常想加入進去的欲望。
但他沒來得及,因為彌景嘆了口氣,十分突兀的來了一句“好罷,那就依蕭公子所言。”
蕭融已經預想好了接下來的無數種預案,連吵架金句都已經想出了十來條,突然聽到彌景答應了,他比高洵之他們還錯愕“你同意了”
彌景朝蕭融歪了歪頭,“何來同意不同意之說,我并非是佛門話事人,況且蕭公子愿意為佛門建造寺廟,這是上上功德,我哪有資格去同意或反對呢”
蕭融“這寺廟是給你建的。”
多明顯的事啊,難不成他還能給自己建的,他一天三頓全吃肉,可過不了和尚過的生活
彌景看了看他,說道“多謝,但我一向以鎮北王身側之僧人自居,并不打算親自管理一家寺廟。”
蕭融驚呆了“你什么時候這么說過”
彌景“嗯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