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嬤嬤建議道“娘子戴那只玉簪正好,氣質相合,能討侯夫人的喜歡。”
方靜寧不愛聽,不禁刺道“我如今當著家,代表的是方家的顏面和禮數,到嬤嬤口中,卻是只知道討好未來婆家人了。”
李嬤嬤叫屈,“我全是為娘子好,萬沒有一絲那樣的意思。”
況且討好未來婆家人有何不對的,偏她家娘子心高氣傲。
她的建議是好的。
方靜寧雖氣不順,倒也接受,叫婢女為她戴上。
時辰差不多,方靜寧著人去叫方景瑜到正堂,準備迎客人。
方族長夫人翟氏也來了。
不多時,兩輛馬車停在方家門口。
方家的下人恭敬地請她們入內。
方靜寧聽到聲音,便迎出去,向文氏和高氏行禮。
文氏和高氏皆和善。
文氏笑著向方靜寧介紹許婉然“她你還不認識,這是我家的大娘子,才回京來。”
方靜寧又行了個禮,許婉然還禮。
而方靜寧與文馨兒有過一面之緣,只是沒正式認識過,此時見禮后,相視一笑。
眾人在堂中落座。
“榮安娘不愛出門,今日便沒一起過來,我也沒勉強,怕她也來,給你壓力。”
文氏解釋鄭氏沒來的緣由。
方靜寧不好意思地笑笑,張口謝她們的體諒。
文氏又看向方景瑜,笑道“方小郎比上一次見,高了些。”
方靜寧點頭,“您眼力好,身量是長了。”
方景瑜乖巧地站在她身邊當福娃娃。
文氏問“你們搬回來,小郎讀書可便利”
方靜寧看了一眼堂伯娘翟氏,才回答道“我外祖母想他過幾月再搬回國公府去,我們原想著每日來回接送他去國公府讀書,只是不方便,就想先尋個先生在府里教授。”
過幾月便是許活和方靜寧婚后了
他們當然不希望姐弟倆仍舊和國公府牽連甚深,但親外家,文氏也沒有置喙的資格,便頷首贊同道“左右再長些可以去國子監讀,不過若是要科考,盡量還是要尋個有才學的先生,免得虛耗時光。”
方景瑜肯定要科考,否則沒有前程。
其實眼前這兩位便是正經的人脈,尋來的先生定然比他們自己尋到的好,但方靜寧面薄,不好意思張口求人。
翟氏是姐弟倆在場唯一的女性長輩,聞聽出文氏的口風,抓住機會請求道“若是在祖籍,我們這些族中長輩倒能使力,在京中實在沒什么人脈,他們爹的故交舊友也多年未聯系了,可否請夫人幫著尋一個好先生,我們會奉上極有誠意的束脩,景瑜這孩子也一定尊師刻苦。”
她說完給姐弟倆使了個眼色。
方靜寧凝滯了一瞬,扯起笑應聲。
方景瑜也立馬拜下。
文氏答應道“咱們兩家是姻親,幫著找先生不是什么難事,我應下了。”
姐弟倆這次不用翟氏提醒,雙雙道謝。
文氏順勢又道“昨日榮安還提起過,已故方大人交好的故舊不知有多少在京中,按理該禮尚往來,你們多年未曾聯系,婚禮在即,理當親自上門送請帖和拜禮,一來邀請,二來表示歉意。若是久未來往不好貿然登門,他可以親自帶著方小郎去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