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僥幸不去收,大雨說下就下。
剛收完,大雨又停了。
雨停了繼續曬,剛把麥子鋪均勻,陰云又飄過來了。
場子上時笑時罵,痛并快樂著。
今年曬小麥很有滋味,主家讓楓江的百姓來幫忙,烏泱泱一群人,說收就收,說放就放,還有超會看云識天氣的老杜在,一點雨都沒淋著,大家心里都美得很。
說起來,本地佃戶最是警惕旁人摻和自家的收成。
楓江百姓剛進農莊那陣,他們也爆發過數次沖突。
每一次的沖突,主家都沒拉偏架,沒說幫著佃戶,也不向著楓江人,誰有理就聽誰的。
兩邊還都叫來了十個“公證人”旁聽,誰錯誰對,大家心里有數,矛盾沒擴大。
后面江致微又愿意跟他們聊家事、聊農事,給大少爺面子,他們不情不愿的同意楓江百姓幫忙收割,一場搶收下來,兩地百姓親親熱熱的。
現在曬場邊上,隔一段路,就有人群扎堆,圍著個說書先生,聽他們說朝廷都會怎么賑災。
普通的百姓沒有疆土意識,跟他們比劃農田大小,說搶水源,他們門清。
也沒有距離意識,他們沒有機會去太遠的地方。
這一回,說書先生們不厭其煩的講。
“楓江縣跟豐州縣差不多大,你們知道在大啟,這樣的縣有多少個嗎足足一千一百個”
嚯。
好多。
把楓江縣完整走完的人是少數,無法想象距離,卻能理解朝廷
來得晚的原因。
再說楓江縣到京城的距離。
楓江縣到豐州,隔著一座山,快一點,日夜兼程,十天左右能翻過來。慢一點,半個月起步。
從楓江去京城,跑馬都得走半個月。一來一回是多久
朝廷又不能提前知曉他們翻山越嶺來到了豐州縣,再一來一回的去派人調物,跑來豐州縣,跑馬有個十天的路程。
知道大小,知道遠近,讓他們心里有了數,就開始講朝廷往年賑災做了哪些事。
他們最愛聽的是百姓都拿到了錢糧,得以安置。最讓他們憋悶的是賑災銀兩也有貪官私藏,最讓他們爽快的是皇上把貪官都拖去抄家砍頭了
最讓他們欣慰的是,遭災的地方,都會免稅幾年,給他們休養生息的時間。而且朝廷還會對遭災區域做建設,比方說水患,就會再挖河道,做水利工程。
朝廷會來的,朝廷不會忘記任何一個子民。
他們從前相信朝廷會來,只是心里存著一絲希望,在日夜聽聞的故事里,他們的心變得愈發堅定,笑容更真誠,眼神都有了光彩。
朝廷一定會來的,圣上是明君,圣上也是仁君,朝廷還有很多心系百姓的忠臣良臣。
他們遭遇了天災,可他們的福氣在后頭。
曬場之外,還有許多書生在。
有些是慕名而來,有些是江致微下帖子請來的。
他交友廣闊,時政相關內容未公開前,大家心照不宣,他不說,別人不問。
都公開了,說是朋友,卻不跟人講,這算什么朋友
一時之間,縣里書生都來團建。
江知與帶路,進農莊的第一站,是公告欄。
紅榜顯眼,上面的數字更加顯眼。
經商的會做人,不論何時,上官的風頭不能搶了。
江知與把縣衙的名字寫在第一行,加大置頂。
老實說,常知縣一毛不拔。
江家領頭,他只需同意,時不時叫個人來巡視,只送過一次銀子,就是商戶們的集體捐款。
江知與都要散家財了,不在乎這點。
他家也要頂上貪墨的名頭了,更不能藏著掖著。
已經花去的八千三百兩,記在縣衙的名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