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又不缺這點。
這些低低細語,幾乎要把沈觀淹沒。
他終于知道是哪里怪了,原來是江家弄的動靜大
恰好此時,有官兵抬著兩只木箱到了門房。
為首的小兵剛要開口稟報,沈觀就吩咐他把箱子打開。
“拿出來,開箱。”
能被抬出來的,不是貴重物件,就是銀票地契與田產。
打開看看,看誰還向著江家人。
小兵遲疑,沈觀眼神威逼。
宋明暉注意著那邊動靜,摁著江知與,不讓他越過自己,朝外大聲制止“不能開你們都沒升堂,我們也沒定罪,你們不能開”
常知縣意思意思,也攔了一下“還是先押到縣衙審問”
沈觀偏要開。
小兵硬著頭皮開了。
一箱是賬目,一箱是當票。
宋明暉似是難堪,偏過頭,低下腦袋,江知與倔強看著那頭“這是罪證嗎”
放在江家的賬本,是各鋪面的盈虧,還有江府的人情往來、日常開銷。
沈觀下馬,抽查翻閱,大宗的錢財往來,記賬全是“孝敬爹娘”。
今年支出,多半都在“農莊”。
楓江百姓就在農莊。
另一箱票據,
兩的、十幾兩的當票一堆。
超三十兩的,他只撈出來八張,都是冬季的皮襖、出鋒披風。
這點物件,毫不出格。
常知縣也對江家的家底好奇,湊近了看,心頭一跳,立刻反應過來,幫著助力。
他中氣十足,震聲驚訝“居然是一箱當票”
大眾對當鋪很熟悉,若非日子過不下去,誰會典當物件
江家是豐州富商,他家怎么悄無聲息的就窮成這樣
腦子轉轉,就明白過來。
哦,是賑災花掉了。
賑災很耗銀子,具體要花銷多少,他們不知道。
前陣子的科普起了大作用,雖然遭災地區跟波及地區不同,可賑災就是賑災
養一千多口人,發了工錢還包吃包住,小孩兒都能拿錢,隔兩天沾一次葷腥,這都是錢啊
他們在很多故事里,知道了大啟的疆土有多么遼闊,知道了基礎的賑災流程,也清楚了距離,他們愿意給朝廷時間,等一等。
可江家養著上千人,每天的花銷似流水,他家是撐不住了。
這一發現,更讓百姓們同情。
怎么好心幫忙,散盡家財,還要被抄家問罪呢
混在人群中的李家父子,在烈日下,背心窩里直冒冷汗。
互相對視一眼,雙眸之中,半點狂喜沒有,滿是驚懼。
他們見過的沈大人,不長這樣。
收了他們大禮的沈大人,不長這樣。
常知縣看了信件,確認了身份,這就是沈大人。
那他們見過的人是誰
小妹服侍的人,又是誰
大熱的天,李家父子如墜冰窖。
不論見過的人是誰,眼前這位沈大人是按計劃行事,他來到豐州,直接把江家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