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也要比平常關門早,正貼對聯的時候,關門鼓就敲響了。
徐誠跟穆玄武就在這個時辰進城的。兄弟倆拔足狂奔,都穿著獸皮衣裳,徐誠戴的帽子,竟然還是只老虎皮帽,正腦袋的皮,眉心的“王”字紋都在,好生威風。
他倆進城不歇,趕著貼完對聯前,一個進了徐家,一個
進了江府。報平安的報平安,匯報情況的匯報情況。
徐誠出去四個多月,回來趕上年節,江知與拉著他細細打量,看他無傷無痛,就問“事情急嗎不急的話你先回家,我們明天再說”
徐誠也顧念家里,給了一封信,長話短說上陵府那邊還好,可我們一路回來,感覺很不對勁,路上人很多,都是同一個方向。我跟表哥換了路,怎么換都能碰到人。進城之前,還有些人跟我們一路。”
他們只好裝作與這些怪人也是一路人,才保得平安。
江承海跟宋明暉聽說他回來了,也到前廳里來。
聽他說完,結合之前的信息,心上都沉了沉。
這些難道也是兵
希望京都的事,不會牽連到豐州這個小縣城。
晚上守夜,一家人圍著爐子,燒一壺熱茶,又在邊上烤著花生、瓜子、板栗,還有油炸果子。
謝星珩看信,進行了信息總結。
上陵府的聯絡點已經全部疏通,返程里也把一路經過的聯絡點都連上。
獲取情報的能力,根據聯絡點密度、聯絡人員的職業、地位,而有強弱之分。
更遠一些的,是通過舅老爺的門路擴散出去的,沿海一路,有五個縣能傳遞信息。
要舉國之內布置聯絡點,只能后續通商路時,一并籌辦,目前已到極限。
上陵府下邊有個生產絲綢的禹南縣,徐誠在那里,跟李燕白合作開了一間客棧,把禹南縣重建的事都一一列明,供謝星珩分析。
江知與側目,往信上看了一眼。
誠哥兒居然跟李燕白合作了。
不知他在外遇見了什么事,兩個怎么碰到一起的。
他信后邊還有一封家書,是舅老爺寫的,謝星珩轉交給宋明暉。
宋威投了些資產訂絲綢,算是轉移了一部分財產。
他有洗白的心思,明面上也有產業,弟弟連番遞信,徐誠也在加以勸誡,他動作就更迅捷。到徐誠返鄉時,宋威留在鹽幫的,只剩下一個空殼子。
離京太遠,宋威消息不靈,只有一腔警覺來存身立命。
他已讓夫郎帶著兩個兒子,繼續南下,攜帶大半家財,另找小山村安家。他守著上陵府的家業,一有不對,就會朝東走,誰也不連累。
這封信,也是跟宋明暉的告別信。鹽幫打散,人員搖身一變,成為普通百姓,融入萬民之中,消息能打聽,但不能主動聯絡過多,怕被人“釣魚”。
最后則是豪邁江湖話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后會有期
新年里,因這封厚厚的信件,氣氛緊張了起來。
江知與跟宋明暉不熬夜,謝星珩跟江承海守到雞鳴時分,放過幾串鞭炮,站在大門口,聽著各處傳來的鞭炮聲,沉默著沒說話,又都默契的想果然平平淡淡才是真啊。
然后回房補覺。
大年初一。
清早,徐誠帶了一籠肉包子來拜
年。
江知與帶他去暖閣,兩人雙雙脫了鞋,盤膝坐在臥榻上,籠著薄被,架起炕桌,一口熱粥,一口包子,吃著新年第一頓飯。
徐誠看看他,又看看他的肚子,連聲感嘆“我還是聽我娘說的,你這都懷上兩個多月了”
江知與喜滋滋的,“嗯”
局勢使然,笑一陣,又收斂臉色。
徐誠讓他別太擔心“就是打仗,打到我們這里也要時間,到時候我們早跑了”
江知與聽了就笑,讓他說說在上陵府的經歷“你怎么碰上李燕白了她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