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跟農戶們說好了,來年不知道他們種不種,先把餅子畫了。
“我們已經跟農戶們下好訂單了,他們來年會多多種植原料,到了季節,再出蔗糖,從本地取材,也能省些運輸成本。”
還能保證原料新鮮度。
他們從糖廠離開,又轉道回城,再到糖果屋。
糖果屋在進行集郵打卡活動,很是熱鬧。
秦六爺對這場活動嘆為觀止,夸了又夸。然后進后院,坐下詳談訂單細節。
秦家第一筆訂單是五百兩的生意,這五百兩,僅是代工費。
需要的糖制品,就翻倍增漲。
來年一年,廠子里都有活干了。
江知與仔細計算過盈利,把糖量壓了壓。
蔗糖市價是六十文一斤,通常都是散著買。
五百兩銀子,可以買五千多斤。
廠里直銷,價要更低。
把各項成本、損耗計入,出廠價能在五十文錢一斤。這已經足夠讓利,中間利潤夠大,才符合糖的市場價。否則商人賣
貨再抬一抬,百姓沒人吃得起了。
原料是秦家出,加工價位能壓到三十文一斤。
倒手賣出,就是雙倍利。
以三十文一斤的價位,讓糖廠加工,糖廠要生產制造一萬一千多斤糖。
江知與早前算過,糖廠成本價,是十八文到二十二文錢的區間。
秦家出三十文一斤,他們一斤能掙八文錢。
都是商人,秦六爺管理著和升號,也是精于計算的人。
他這個報價,就是踩著糖廠的底線來的。
江知與跟徐誠互換個眼色,秦家踩線來,也有自家糖廠,對里面利潤一清二楚。
抬價不可能,那就厚著臉皮,壓壓成交量。
同樣的價錢,少生產一些糖,他們也是掙的。
徐誠開口就是“您看過廠子,我們糖廠的倉庫是用冰控溫存儲的,也別說什么還沒到季節,你們用不著,我們成本在這里。這個單子肯定會做到夏季的,到時我們把貨送到府城,一樣用冰塊凍得嚴嚴實實,保管壞不了一丁點兒”
自家制冰,冰就不值錢。
秦六爺也跟他們算“原料是我們出,為了保證生產數量,我們只會往多了給。這多出來的部分”
徐誠露出驚訝神色“這般下定,你不留個人在這里監工嗎”
正如他所說,原料上能動手腳的地方太多了。
徐誠還要仔細驗貨,怕到時秦家搞鬼,原料不夠,也要硬出貨。
這樣來看,這種生意,開張做一回,讓廠子設備動起來,工人們趁機熟練技巧,生一點薄利回血就夠了。
往后不能多接,這樣又辛苦掙錢又少。
這般算計下來,誰能想到他們是做糖制品生意的
一番拉鋸戰,定下來一萬斤整的成交量。
定金一百兩,尾款等貨物抵達碼頭,先給三百兩。
最后一百兩,等交貨給。
區區五百兩的生意,竟然還分三次結賬。
送走秦五爺,江知與跟徐誠兩個回到桌邊,表情都怔然呆滯。
他倆都是手里走過大錢的人,第一回做自己的生意,才發現掙錢這么難。
這是賣糖啊
五百兩的訂單,他們又不是能掙五百兩。
這個訂單,幾乎要把他們的豪情壯志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