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紡線、織布、編織等普通人家都能做的東西,做基礎的教學。
不可能每個地方都兼顧到,但能惠及大部分的人,這事就成了。
他們能增加收入,手里就有了銀子。人活著就是花錢的,他們總歸要吃要喝要穿,一代代的人,離不開吃穿住行,到時候這些錢又會流到市場上,經濟就活了。
顧慎行在京城,不如地方官好施展拳腳,但他以后的上限高。
他出身世家,書香門第,搞教育再適合不過。
顧慎行一針見血“你說得很對,可是你說的這些東西我都不懂。我可以從我家現有的生意里,看看有什么門路,直接拿來用,但我不能顧及到方方面面”
他已經比一般的書生靈活,這方面經驗實淺,兼顧不到也正常。
謝星珩笑道“你只要愿意做,我就能給你把這事盤活。”
話說得簡單,怎樣涵蓋各行各業的技巧,怎樣說服老師傅交出看家本領,那可真難。
顧慎行讓他別賣關子“說說啊,我興頭正濃。”
謝星珩說“人這一生,所求為何一為名,二為利。以利誘之,花費太高,國庫都耗不起。但揚名是件簡單事。”
顧慎行原想喝茶,茶杯都捧起來了,聽到這話,又把杯子放下。
“敬之,過分了啊。”
他一家文官,出了些大學士,擔任實權的人少,外派的親戚沒有成事的,若不是家大業大,朝中有人打點,考功都過不了,一輩子都別想升調。
也因此,家族思變,自他這一輩起,讀書之外,也重人脈與實務。
他幸運,趕上好時候。他能讀書,也能交友,各處完美符合家族要求。這般境況之下,家族鼎力扶持,到鄉試時,也只在書生圈子里有才名而已。
這也是他
鄉試以后,愿意舍本結交謝星珩的原因。
縱觀百年科舉史,有幾個人能在秀才時就揚名京城,讓全省的書生都知道他
謝星珩還不是耍耍嘴皮子,靜安縣還好,糧食嘛,不愁銷路。
禹南縣可是實實在在盤活了。他爹說了,朝廷都對這個法子贊許頗多。
謝星珩的原籍楓江縣,因他一番宣傳,帶起了咸鴨蛋風潮,現在京城百姓一提咸鴨蛋,就能想到楓江縣。
而文人里,也興起了對千畝荷塘的觀光風潮。
謝星珩還把他的贅婿身份牢牢焊死做身上,加強記憶點。
他們想到楓江縣,就會想到來自楓江縣的贅婿書生。
想到贅婿書生,就自然而然記起謝星珩。
所以揚名不是簡單事,只是對謝星珩來說簡單而已。
比如說豐州縣。
他即使不給同年們寄信,等朝廷發現豐州縣的變化,他的聲名一樣能揚出去。
兩人又聊了些揚名之法。
面向百姓的百科全書,生活技巧,甚至動植物圖鑒,只有真的走進百姓家,才能讓參與進來的人揚名。
繞來繞去,竟還是繞到了“掃盲”上面。
任重道遠。顧慎行稍作思考,決定先做準備再說。
這個籌備,他吃不了虧。
即使最后沒能推廣普及出,于家族來說,這些書籍也有大用處。
最要緊的事情聊完,接下來幾天,顧慎行就很合群,跟著進士團到處走走看看。
和舉人觀光團的流程一樣,雞鴨孵化基地是必去地點,帶他們看生命的誕生。
牧場因牛羊數量增加,春天里進行繁殖配對,飼養員和獸醫們現在還在忙著做記錄。
動物們也有喜好,有的擺在一起,哪怕關一個畜棚,它們不喜歡,也就無法實現配種目的,需要更換“相親”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