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禹南縣送一批,讓李燕白能有東西賣。再回豐州縣留一批,家鄉的人也得嘗嘗鮮嘛。最后才是京城。
送到京城的,不是貨物,是“人情”。
依然是那幾個門戶。何家是自家兄弟,要給一些。程明要有,霍首輔家要有,顧慎行家也得有。
到時根據貨品存量,酌情多給顧慎行一些。
他加盟了糖鋪,開在了京城,能給貴賓用戶先送一點,也是人情。助力糖鋪在貴人圈子揚名。
話回津口縣。
果商們看這托兒如此大氣,說話又熨貼,說信得過幾位哥哥的眼光,先買一批試試水。
果商們看他拿三百斤的貨,還說是試試水,就想結交他。
一問果然是該結交的人,能做這個主的人,竟然只是個小管事。東家是豐州縣江家的。
“我們江家是皇上特批的鹽商,幾位哥哥若有需要,也能來豐州縣轉轉。”
鹽商
他們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這年頭,沾鹽的,哪一個不富
他們反過來,開始喊這小管事哥哥。
管事的不客氣,但“哥哥”依然掛在嘴邊,大家互相當哥哥。
進貨危機解決,采購時,才有第二個計劃推動。
“老帶新”活動。果商們若能帶動別的商人來津口縣進貨,報相應果商的名字,可以享受折扣,每斤能少一文錢。雙方都能少。
商人們機靈,“也就是說,最低進貨價能在二十九文錢一斤”
果干銷售負責人憨憨笑著點頭“嗯嗯,對的,我們姑奶奶是這么說的。”
一提“姑奶奶”,果商們就知道是家里出了女官的。
家里有女官的人,行事規矩,不會敗壞名聲。
他們放心了些,也想帶些果醬賣。
津口縣的人投桃報李,感念謝星珩給他們的果子找到生路,也替江家宣傳。
“果醬難做,江家在縣里選地方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在蓋作坊了,你們下次來,或許就有果醬買了。”
果商們聽著懵懵的。
“江家什么江家”
跟他們一起來進貨的管事含蓄笑道“是我們東家的生意,果醬要的果子多,他讓我去找你們打聽打聽,還有哪些地方有便宜果子賣,各位哥哥別介意,這果子我是真要買的。”
果商們暈暈乎乎,發現這江家真是好大的手筆。
初來乍到就開作坊,做水果生意。牛得很。
拿了果子,各人上路。
津口縣為“賠罪”,啟用了縣衙冰庫的存冰,給他們冰藏果干。讓果商們心里最后一絲火氣也沒了。
今年來時,他們沒有體諒果農辛苦,明知他們掙不了幾個錢,依然拿喬、壓價。
因為果干,二次來津口縣,反而多了些理解。理解他們最初的惡劣態度,也理解他們抬價的原因。更接受了他們道歉的誠意。
又能拼單,又能報名字享受折扣,還能冰藏果干,去哪里做生意能有這個待遇
心情好,生意就順。
他們原路銷售,先把第一批老顧客兼顧到。
更為了能先掙個快錢,當地有商人來采購,要批發購買他們手里的果干,他們看價格合適,也賣了。
大不了辛苦點,多跑幾次津口縣。
同時,他們沒有忘記,多叫來商人,還能享受折扣。
進貨的商人,都是有鋪面的人。貨物在鋪子里賣著,他們帶著銀子和護衛,跟著幾個果商南下津口縣,買果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