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睡了,不麻煩了。”
謝星珩笑道dquo沒事兒,正好讓您嘗嘗我的手藝。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大晚上的,不弄復雜了。
謝星珩進廚房,看里頭食材,下了一碗面疙瘩湯。
孟培德喜好清淡的口味,謝星珩只放了雞蛋跟青菜碎,另拿了一盤腌蘿卜做配,就這么端過去了。
前后不到兩刻鐘,孟培德也看完他的作文了。
他還研究了會兒謝星珩的字跡,是炭筆所寫,不是毛筆。
結合本子大小,比掏出筆墨紙硯方便。
孟培德還看了字跡走向,雖說不是毛筆字,但謝星珩的功底在,沒把字寫得發飄發虛,整個格式是照著科舉程文來的。
他放下本子,看謝星珩把面疙瘩湯和腌蘿卜擺他面前,先夸了一句“難為你一片孝心。”
謝星珩只是笑,沒跟著拍馬屁。
他這人就這樣,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好。
恩師嘛,自然要敬著,也要孝順著。
孟培德拿勺子攪拌疙瘩湯,跟謝星珩說文章的問題。
“老毛病,仔細斟酌的文章,都太拘謹。寫狂放的文章,又有失偏頗,太過激烈。若是以前,這也算了。現在還是改改。”
天子不同,對文章的態度不同。
科舉取士,也是天子納賢。
依著孟培德的標準,謝星珩的卷子能取中。
關鍵是新皇登基不久,見不得“刺頭”。
謝星珩清楚他的問題在哪里,他在學習上也有自己的心得,數個月的學習,他也在琢磨怎么改。
今天又是這個問題,他便跟孟培德商量。
“要么這樣,我后邊狂放著寫一段時間,您幫我看看哪部分不合適,給我拉個繩,免得我跑太遠。”
他在孟家惡補了史書,還沒來得及背,更別提跟已有的歷史觀做對比。
但從古至今,但凡是作文,就有“素材”。
用來用去,典故就那么多。
他不需要博古通今,他也不是為了當大學士而讀書。
他走個捷徑,找點高分素材試試。
孟培德打消他的念頭。
“科舉題目你見過,雖說沒有局限在某一個范圍,但你也不能偏題太多。這樣子的積累,你反而把自己圈起來了,真要考試,你就跟鄉試時一樣,這也不敢寫,那也不敢寫。”憋出一坨屎。
孟培德想了想
“你既然肯定這個問題,那就不急。日課繼續寫著,我帶著你過一遍經史。”
謝星珩就是怕時間不夠,來不及學習了。
孟培德說“這樣比你盲目積累快,也更加扎實。”
謝星珩稍加思索,點頭同意了。
日課穩住長處,拿到保底分。再高強度補習短板,爭取拿到高分,從萬千學子里脫穎而出。
他起身,又行個學生禮。
他這幾天還有些事要處理,上課時間緊,先拿本書回去看。上課時跟孟培德交流心得。
孟培德教書,喜歡聽學生講。
就像他最開始收謝星珩一樣,他不會立刻指點,他要摸底。
謝星珩的經史底子,他實在摸不準。
以行事作風來看,謝星珩不像沒讀過史書的人,也不像膽小的人,他要再看看情況。
在學習上,謝星珩選擇性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