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對于科爾頓來說,這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之前一直朦朦朧朧的心底,也終于意識到了,自己加入了一個多么了不起的計劃。
跟叔叔一起到達研究室區域,又被那大而光的地域震撼了一番,就科爾頓所看到的,光是他們這個地區,就容納了至少一萬人的研究人員。
“他們從哪里找來的這么多研究人員”
科爾頓這個問題問的很合理,災變發生后,人們各方面都陷入停滯,其中自然也包含了教育。
在如今的j國,教育是非常昂貴的,畢竟老師的數量也在一批批的死亡中稀少下來。
像是他之所以能夠成為少年天才,主要原因就是從他爺爺的爸爸開始,一家人就已經是科研人員,家里有這個條件送他去上學。
可整個j國,有這樣條件的少之又少。
“夏國一直還在堅持全民免費教育,所以這個計劃說是五國聯合,實際上夏國出的人才幾乎占據了百分之七十。”
“另外的百分之三十,一部分是你這樣的有天賦又能上學的年輕人,一部分是各國自學成才的,還有一部分,是幾十年前就在各行業上有名氣的。”
“現在五國重新探索藍星各國,就是想幫助其他國家重建,盡可能的找出能參與這個計劃的各國人才。”
科爾頓睜大眼,他畢竟還是年輕,也許在技術上面有天賦,但在眼界上,一直住在地下室的他還是不明白夏國的選擇。
“現在不是一切都只剛剛開始嗎雖然糧庫快要裝滿了,可單夏國人口就有兩億之多,這種時候,為什么還要幫其他國家重建”
他覺得要是換成自己做主,那肯定是獨吞好處,能得到的不就更多了
“你不明白,這是一場長久戰。”
“夏國這么做才是正確的,否則單單只是自己一個國家硬撐,遲早會拖垮它。”
像是現在,其他國家不就正在玩命的往這邊輸送資源和人才嗎
還有那些已經癱瘓的國家,或許能用的人少,可一個國家的資源總是還能擠一擠出來的。
據他所知,現在j國就正在抓緊搞教育,打算篩選出一批高智商的學生送來夏國培養,盡可能以最快速度投入到救世計劃中。
這一批的行動人員一百人人選中,各國的技術人才就有不少,科爾頓也是備選之一。
科爾頓其實還是不大理解,但他瞧著窗外那和平的一個個懸空建筑,忍不住說了一句
“叔叔,我們的國家什么時候也能變成這樣”
哈德遜沉默了一秒,隨后輕聲道“我們正是在為它能變成這樣而努力。”
科爾頓就跟進了外星球一樣,先是被食堂里滿滿當當的食物驚了一驚,又被宿舍里竟然還有水龍頭驚到。
他甚至還在假期跟團去圍觀了池塘和大海,順帶聽導游用著相當激昂的語氣講述夏望安是如何將這些資源帶回本世界,講述救世計劃有多么宏大。
說實話,作為一名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科爾頓對于救世計劃一開始的想法,只是單純的向往。
但等他真正成為其中一員后,才發現這個機會被說“宏大”真不是說說而已。
如今參與計劃的全球人數已達上百萬,它將殘破的藍星重新鏈接起來,那些沒有能力參與行動的小國也開始漸漸恢復通訊,所有人都將勁使到了一處。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人,和平時期都有人心理變態,更何況是現在。
還是有一部分人,想要勇于擔上反派角色,在人們救世的時候做著滅世方面的努力,甚至還有人想要刺殺救世主夏望安。
或許他們在其他崩壞的國家還能耀武揚威一下,但在夏國百倍乃至千倍萬倍的軍力壓制下,想當反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電影里演的那種“滅世派”占據半壁江山,與“救世派”明爭暗斗,陰謀重重什么的,根本不可能發生。
什么你們組織有能力者
這話說的,好像國家沒有一樣,就是單論數量,能管局也能碾壓這幫人。
當然了,雖然“滅世派”戰斗力很一般,但國家也報以了高度的重視,像是那種只派與對方組織同等人手對戰的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