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一切順利吧。”一旁的賈詡說道。
他和劉艾都是董卓舊部,當時劉艾任董卓相國府長史,他為平津校尉,兩人算是舊識。也正是這一點,袁隗才讓劉艾擔任此次使臣。
但不知為何,賈詡總有些不安,卻又找不到緣由。或許是因為不知馬騰、韓遂為何突然起兵。
劉艾準備進營時,護送的士兵卻被擋在營寨之外,他只得孤身進入。
進入營帳之內,其坐有五人。
坐于上首的是一中年男人,身高八尺,容貌雄偉,正是馬騰。
昔日他在涼州刺史耿鄙府中曾與馬騰有過一面之緣,所以認識。
又有一少年將軍持劍立于馬騰身后,身高七尺有余,眉眼出眾。劉艾并不認識,但能站在主將身后,想必亦并非尋常人等。
而下首緊挨著馬騰的那人正是韓遂,這人和他也算得上是老冤家了。中平二年185年時邊章、韓遂起兵謀反,劫掠三輔,時任中郎將的董卓帶兵平叛。二人被董卓打得抱頭鼠竄,后逃回涼州。
而剩下的兩人他是再熟悉不過了,正是董卓昔日舊部郭汜、李傕。
看到這兩人時,劉艾心中頓感不妙。還沒問,他心中隱隱約約便有了答案。
“多年不見,壽成別來無恙。”先不管立場,上來套近乎總是沒錯的,劉艾是這么想的。
馬騰卻不吃這套,他和劉艾就匆匆見過一面,還都是十年前的事了。
“伯安來此何干”馬騰明知故問道。
“特為勸降而來。”既然對方不給面子敘舊,那他也只好開門見山。
聽說是勸降,一屋子的人瞬間變了臉色,尤其是郭汜、李傕,兩人臉色更是難看得可怕。
馬騰沒再說話,保持沉默,反而是郭汜出言道,“我等又非反賊,何有勸降一說袁隗老賊先弒董公,后挾持皇帝,把持朝政、一手遮天,此乃人所共知也。我等身為董公舊部,如今特為董公報仇,誅殺袁賊,以正漢室”
說罷又十分不善接著道,“伯安身為董公舊部,不思為主報仇,反而為賊效力,是何道理”
劉艾一時語塞,如此倒打一耙的,他倒是第一次見。要不是之前在董卓手底下干過,他還真以為董卓是什么大漢忠臣了。
劉艾還沒想到反駁之語,韓遂又開口了,“伯安兄既來此處,不妨加入我們,早日棄暗投明,共討國賊,匡扶漢室”
劉艾“”韓遂不愧是造反起家,一開口就是老造反人了。
要他跟著這群人造反是不可能的。兩月前若不是陛下仁慈他早就被袁隗當替死鬼砍了,如此恩德他怎能做這忘恩負義之事
再退一萬步講,他一家老小全在雒陽,若他臨陣反叛,是什么后果自不必多言。
劉艾穩穩心神,笑得恣意,“越之西子者,善毀者不能閉其美;齊之無鹽者,善美者不能掩其丑注釋1。諸位豈會不知”
“這”幾人頻繁眼神交流,都在各自的臉上看到了不解。
最后還是那少年將軍冷冷開口道,“知又如何不知又如何”
那少年將軍話音剛落,劉艾便放聲大笑起來,這讓幾人更加迷惑。
等笑夠了,劉艾才正色道,“誰是忠臣,誰是反賊,天下人自有定論。某奉陛下圣命,特來勸降爾等。若爾等退兵,陛下寬宏,自不追究;若一意孤行,此刻溫侯呂布正屯兵芒山,自叫爾等有來無回”
劉艾此言確實讓某些人動搖了,比如馬騰。他本來就是想跟著撈點好處,所以郭汜、李傕找到他時便欣然同意。如今對方主將乃是呂布,恐得不償失。
但仍有心如鐵石的,比如郭汜、李傕。人是他們拉來的,主意是他們出的,兩人根本沒有回旋的余地。
許久不言的李傕冷笑道,“呂布雖勇猛過人,但只憑他那五千兵馬就像擋住我們三萬人馬,簡直是不自量力屆時是誰有來無回還說不準”
劉艾慌了,呂布只帶五千兵馬的事除了朝廷沒人知道,對外都號稱是五萬精兵,到底是誰泄露給李傕的
劉艾強裝鎮定,“稚然兄恐怕是被有心之人誆騙了,溫侯手中可有五萬兵馬,何來五千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