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虎的手指像是從試探一點點大膽起來,手指不由自主的加重了力量。
腦海中的樂譜逐漸清晰,下指愈發連貫。
接著一個又一個的噠噠嘀嘀像是踏青的愉悅步伐,以舞臺為中心,向臺下一圈圈蕩漾而去。
歡快的兩小節已過,至此臺下大多數觀眾不用看節目單也知道這首作品。
sur,更多的人喜歡稱這首作品為菊次郎的夏天。
作為電影菊次郎的夏天的主題曲,久石讓的這首作品在亞洲范圍內廣為流傳。
電影大意是描述一個小男孩因為思念媽媽而在一個夏天走上尋母之路。
好心的阿姨讓他的丈夫、一個總愛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無賴菊次郎陪伴保護他。
故事本身沒有多少曲折,無非是旅途中的經歷。
平淡的人,平淡的事,沒有絢爛的特技。
但影片本身質樸的生活氣息和孩童般的幽默感能讓人深深感懷。
與這樣清新雋永的故事相配的也應該是簡單但是溫暖的音樂。
當李安帶著一股莽撞加入到王小虎的滴滴噠噠中,一大一小兩個身影仿佛用音樂編織出了一個四維空間。
音樂一邊帶著頑童般的孩子氣,一邊帶著夏日的涼風的鄉間的芬芳。
樂句時而或急促時而平穩,變幻不定。
就像男孩尋目旅程中的小起伏。
與之上一個節目,觀眾們似乎更容易被這樣的旋律帶入聆聽狀態。
溫暖的樂符包圍下,仿佛整個世界都在一種寧靜平和中。
聽著耳邊的音樂,徐麗久久的望著舞臺上的兩個身影,偶爾間她會產生一種錯覺。
桃子沒有錯覺,即便帶著審視的目光和耳朵,他也不得不承認此刻舞臺上的這個節目不但設計的有層次,而且音樂改編的也很討巧。
通常這種經典曲目不容易改動。
刀子動的大了,原作的味道就變了。
加的內容多了,整個音樂行進的織體又會變得臃腫。
如何在小刀中加入適量的調味劑,使音樂煥發另一種色彩還不影響聽眾對該音樂的固有印象,李安此刻就給出了一個高分答案。
在主題再次來到,王小虎奏主題旋律,他將伴奏的和聲打散,在高低音區兩個聲部同時王小虎保駕護航。
當音樂的情緒需要推進時,他用左手為王小虎墊彈低音八度,形成八度進行,
當進入副部高潮,他的右手在又化作天使之鈴般,跳躍的手腕仿佛充滿了魔力,以連斷音的演奏引導著王小虎手中的旋律向前走。
在音樂結束前,只聽王小虎一雙下手下的旋律越發奮進激昂,這時有心的人會留意到李安的手指動作越來越小。
直到舞臺上的音樂還在前進,他已經微笑著把手從鋼琴上拿下。
平放在雙腿上,側頭與現場所有的觀眾一起看向王小虎最后的演奏。
音樂又回到了王小虎的獨奏,只是這一次他不再像開始那般膽怯,失去了來安的保駕護航,他依然大步向前。
沒有人知道小虎此刻眼前是不是遼闊無垠的純藍海面,而音樂中那似是在輕輕涌動的浪花或許就是屬于他的這個夏天。
討厭的老媽不回家,姥姥姥爺很難帶他到什么地方玩,怕他走丟也不讓他單獨出門玩。
寫完作業只能玩游戲,其實游戲沒那么好玩,他只是想有人陪他。
直到有一天,和他爸爸一樣高的李老師忽然說
“你老師我曾經人稱國服第七元歌。”
那一刻,似乎注定了他這個夏天將變得不一樣。
就如此刻,他怎么也想不到原來坐在舞臺上表演的感覺是這么奇特。
輕輕按下最后一個音,王小虎輕輕出了口氣。
抬手。
靜。
就在這時,舞臺上響起了第一個掌聲。
他側目瞪著一雙大眼睛望去,數次在峽谷救他于畏難的李老師,正咧著嘴為他鼓著掌。
“老師。”
“嘩”
下一秒。
臺下潮水般的掌聲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