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門口,大大小小的人影都在為舞臺上的師生二人送上了掌聲。
他們就看著李安拉起王小虎的手走到舞臺前。
鞠躬。
下臺。
劉豐瑞已經顧不上激動,因為下一個節目就是他的。
上臺前他有模有樣的走到滿頭大汗的王小虎身邊,然后學著李安一樣伸出了拳頭。
王小虎呲著牙一拳打了上去,稚嫩的聲音不缺乏力量感“加油”
一旁已經松開襯衣最上方三顆扣子的李老師看著這一幕甚是欣慰。
只是下一秒被陳老師一個瞪眼,他低頭一開,好像露的確實有點多。
一邊系這扣子他一邊最后叮囑道“錯了就錯了,接著往下彈就行。”
劉豐瑞點點頭,轉身迎著掌聲走上了舞臺。
“嘩”
陳璇知道李安要在這兒看著孫豐瑞彈完這首作品。
她就安靜的陪站在對方身后,這兩天她的腰有點酸,一只手扶著一旁的鐵架子。
舞臺的光線穿過后臺大門打在李安的身上,影子落在了陳璇的胸口。
季洋覺得此刻這張畫面很美,偷偷拿出手機。
“嗒。”
劉豐瑞按下了他人生舞臺體驗的第一個音。
巴赫二部創意曲第九號,f小調。
這一聲明顯刺激到了李安的耳朵,他炯炯的眼神盯著鋼琴前的背影。
這個音的長度,他很滿意。
在鋼琴教材中,恐怕沒有哪一部像巴赫二三部創意曲這樣普及程度那么大,做到完美卻又那么難的曲目。
巴赫音樂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存在。
即便是優游于高難度作品的比賽者,回過頭來彈創意曲,或許也會皺起眉頭。
這種小曲無論如何也不會比復雜的貝多芬或李斯特更難,所以嚇退他們的不是技術,是另外一種東西。
“創意。”
某天一個炎熱的下午,四號教室里李安靠在窗邊輕吐出這兩個字。
“創意或許暗示著一個想法以及它的各種有趣展開。”
劉豐瑞蹲在空調下面思索什么是有趣的展開。
“它既不像前奏曲,也不像嚴謹龐大的賦格,與其他人單調枯燥的手指練習曲更加不能同日而語,其中的歌唱性完全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說著他看向迷茫的小劉同學,笑道“你只用記住兩個詞就可以。”
“分段與模仿。”
這劉豐瑞明白。
最近這一段時間每天老師都在與他強調這首作品的段落劃分和結構。
但有時就會忽然變得神神叨叨說些他聽不懂的東西,就比如剛才的創意。
那一段李安也在總結巴赫創意曲的教學,在這個深入思考的過程中他的思緒飛偶爾會飛向無邊的天際。
音樂表演和音樂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乍現的靈感從天降臨。
其中都需要對音樂本身和演奏的雙重考驗。
有時教甚至比彈還要困難。
尤其是對于心智還未發育健全的孩子。
他用簡單的分段,教劉豐瑞如何將這首作品演奏出活潑與生機。
但實際卻動用了演奏標準賦格音樂的手法,在示范中格外強調了巴赫音樂的織體感,以及他的演奏創意。
聽不懂沒關系。
在建立起清晰的分段結構之后,去模仿就行了。
這種偏向于理想化的教學示范方法就如創意曲本身那般富有創意。
而舞臺是檢驗音樂教學效果的最佳場地。
李安靜靜的聆聽著舞臺上的表演,和所有現場觀眾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