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升c小調激流練習曲o10no4
姜笙。
先聲奪人
三大賽場a、c、e三組首位出場選手幾乎同時開始了他們的演奏。
但只有桃園音樂廳的溫度一瞬上升。
還在沉睡的清晨像是被滾滾音流強行喚醒,只不過十秒的功夫,整個音樂廳的氣氛宛如進入了白熱化的比拼階段。
選手觀賽區,除了后臺待出場二號選手,其余九名選手可以直觀從的從觀眾視角感受到此刻鋼琴前嬌小身影十指下的爆發力。
快、急、兇狠。
壓力撲面而來。
他們看似平靜的表情下,已經有人開始在心中根據自己的出場順序打起小算盤。
比賽不是音樂會,他們來到這里不是為了欣賞音樂。
只談手指技術,九人中已有七人甘拜下風。
很殘酷,很赤裸,但比賽就是這樣。
沒人知道對手將以怎樣的姿態登場。
他們能做的就是面對強勁的對手出現時,及時調整心態盡量不被干擾。
有人心里在想,盡管她的開場很棒,但或許一會兒她也會出現失誤。
有人甚至忍不住期盼,她在下一秒就會出錯。
落音或者粘指,不需要忘譜,只要出現一點點故障就好。
他們太清楚,激流這首作品對于這個賽場的評委而言,一點小問題就足以致命。
然而當姜笙以干脆利落的收音揚手結束激流演奏那刻。
形式或許已變得明朗起來。
a組的首位晉級待定人選已經出現。
就是眼前這位他們多數人都沒有聽過名字的54號羊城院姜笙。
只不過有人在對方演奏至第八小節時就做出判斷,有人在對方演奏結束之后被迫生出這種想法。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想取勝,那就只能硬碰硬。
試問自己有沒有這個水平去和對方做一番正面較量。
九人中八人已經放棄了這個想法。
不過往好了想,假設每組有兩人可以晉級,至少他們還可以去爭取另一個晉級名額。
這么想或許有點消極,可誰能想到a組里面竟然也藏著可以和吳復生梁春雨那些天子驕子站在同一梯隊的選手。
每一屆比賽奪冠熱門也就那么兩三人,大家心里都是有數的。
老湯的心態相對還比較積極,但也忍不住感慨,姜笙這種黑馬級選手在往屆高校組基本不會出現。
如果說現場有誰對姜笙有點印象,那便是評委席中的劉姓男評委。
四年前的高校組二輪比賽,姜笙彈得第一曲目也是激流。
那時這名還是來自國院推選的小姑娘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遺憾的是當時她所面臨的對手年齡都大她太多。
但經管如此。
如果那屆晉級三輪的名額有13人,那對方也就進去了。
事實上后來的十七屆比賽直至大概章程公布之前,組委會都在討論是否應該將三輪晉級名額增加至十五名或第十八名。
多給國內這些年輕人一些機會。
未果。
直到今年,組委會終于將第三輪比賽的名額增至十五人,但劉姓男評委絲毫不懷疑是因為賽事項目升級的原因。
因為多出來的三個名額直給予海外獲獎選手直接晉級三輪。
所以通過海選走進二輪的104名選手還是只能去爭那12個晉級名額。
從他的角度,四年之后卷土重來的姜笙在手指的駕馭能力上確實有了質的變化。
只要接下來的月光不出現重大意外,走進第三輪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
可如果對方的目標是決賽
現場安靜片刻,姜笙調整呼吸后再次抬手落指。
音樂廳的氣氛隨著沉重的三連音變得沉重,不再如剛才那般洶涌澎湃。
帶著女性柔美的落鍵再次展現了姜笙對于手指技術的操控,分解三和弦的流動感宛如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