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升c小調。
貝多芬第十四鋼琴奏鳴曲,o27no2,又名月光。
姜笙本輪的第二首作品。
如四年前同出一轍。
后臺,逐漸調整好心態的李安分出一半注意力回到了姜笙的演奏當中。
月光不算是他貝奏中的保留曲目,但也算是他研究相對較多的一首貝多芬奏鳴曲。
沒太注意對方的第一樂章。
只聽第二樂章,就和他演奏的思路完全不同。
尤其是在顫音的使用上,貝多芬在第二樂章設計了多處顫音的演奏。
五六十小節處,在由d大調在向降d大調過度時,顫音的演奏對音樂表現力的影響非常大。
李安更偏向于加強音量的演奏,而姜笙著重在密度頻率上做文章。
二者處理誰更高明他不好評價,呈現出的風格最終只能交給評委做比較。
只不過他二輪的選曲沒有月光,但有激流。
不得不說,這名小個子女選手確實在一開始用激流給他洗了個頭。
原本他以為排在a組第二不算最糟糕的出場順序,至少不是第一個出場,還有一點時間調整狀態。
然而誰能想到第一個出場的對手就如此強勁,而且還和他選擇了同樣的練習曲。
對方兇狠的詮釋風格很有渲染力,連他站在后臺都能感受到,就不用說臺下評委和選賽區的選手。
他能想象到對方第一個出場,一上來先聲奪人制造出的那種震撼。
還有流暢無比的速度。
當時李安覺得自己真正的抽到了一個下下簽,他還不如抽到第一個上場。
跟在對方的后面彈激流,再對比二人的詮釋風格,他是吃虧的。
可比賽已經開始了,他必須要冷靜的考慮自己在最后這點時間還能如何調整。
相鄰兩名的選手撞曲,是評委們最為津津樂道的賽場趣事之一。
這種對比是最直觀的。
所以怎么能讓評委從姜笙的激流中掙脫出來,就是他在這一小環節取勝的關鍵。
說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
他的思考還在繼續著。
隨著舞臺上極具現場感染力的快速跑動再次響起,月光第三樂章如約而至。
聽著聽著,他的目光不自覺的移動到了姜笙的背影下方。
像是想要穿過對方的身體,看清對方腳下不停踩踏板的動作。
回想剛才對方演奏的激流,他輕輕吐出一口氣。
嘴角微微揚了一下。
松了松手腕處的襯衣,差不多該到他上場了。
沒有人意識到,抱著自我檢驗為目的來到國內最高級別鋼琴賽場上的第二天,李安在真正領略到同齡對手的強大時,心中不知不覺間生出了一絲連他自己都不沒有察覺到的我想贏。
“噹噹噹”
三個錯落有致的強力和旋先后落下。
由羊城音樂學院推選的54號選手率先在桃園音樂廳完成了第二輪全部表演,打響了第十八屆星海杯鋼琴大賽的第一槍。
抬手。
三秒過后,姜笙起身扶琴面向幾乎空蕩蕩的觀眾席鞠下一躬。
此刻沒有人再敢小瞧這個嬌小的身影。
因為是閉場比賽,所以沒有觀眾的掌聲。
然而觀賽席九名選手的復雜目光卻勝似掌聲。
“66號選手李安請做準備。”
隨著一名工作人員上臺擦拭琴鍵琴調試琴凳,同時音樂廳里響起了另一名工作人員的聲音。
姜笙轉身托著禮服長裙向后臺走去,走到一半她就看見門口高大的黑色身影向后兩步側身為她騰出了完全大門入口。
一個友善又紳士的動作。
她說“謝謝。”
對方說“不客氣,彈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