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選手在清晰演奏的前提下,將整段旋律的重音以純粹的手指力量凸顯出,其中必須要注意到的是對方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用到踏板去抓關鍵的保持音。
也就是說,對方是純粹的在用手指完成每一個重音的處理。
再配以難得的速度,演繹出了難得的穩定。
二十小節過后,劉姓男評委得說他有些意外,又有些遺憾、
如此純粹的手指技術,音色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形狀不規則,缺乏質感。
沒道理。
通常手指技術達到一定階段都會演奏出與之相匹配的音色感覺。
在劉姓男評委對鋼琴音色的理解中,一個人彈不出好的音色多半是因為他想象不出好的音色。
可惜了,他推測66號選手有可能是內心聽覺差了一些。
難得的速度搭配難得的穩定。
如果再加上有質感的音色,那這一首激流至少到目前為止堪稱漂亮。
相比此刻寂靜無比的選手觀賽區,舞臺上李安的內心就沒那么平靜了。
虧的天亮之前他跑了一個半小時的音階。
不然他的手指大概率沒有此時這般靈活,自然也不會如此穩定。
幾乎將手指功率開到最大,在急速的跑動中他默念著拍子,準備迎接25小節的到來。
沒人注意的到,他的鬢角已經留下汗水。
只見李安上半生驟然挺起,右臂微翹,右手五指以24234523的變換指法迅速劃出一道音流。
八度彈完迅速歸位
新一輪跑動再現
左手拇指音保留,繼續做漸強和突強。
情緒再次彰顯的音樂在他左手全部變為四分音符演奏之后迅速進入左右手交替強調。
在聽到內聲部的四分音符清晰的出現,劉姓男評委平靜目光中閃過一絲欣賞。
他喜歡這種充滿設計感的演奏。
從李安開始加速,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兩條旋律線上。
一條是左手拇指構成的上行音階。
另一條是右手常規跑動。
如何將這兩條相互交錯的旋律線融為一體是該首作品難點中的難點。
所有位移都必須做到快速準確。
剛才姜笙在處理此處時采用了靠踏板的延音來解放左手拇指,同時也將整段音樂氣勢展現。
此種處理可謂是極其巧妙,只是犧牲了一點點旋律清晰度。
在強有力的旋律躍進中,這點犧牲幾乎可以不記。
但李安只用手指,不但做到了保留最大清晰度的同時,還將兩條旋律線清晰呈現。
尤其利用強調音為力量支點幫助手位快速回到原點繼續為下一輪跑動做準備,這種同時需要借助手指和手腕旋轉的演奏其實已經超出了設計的范疇。
這是純粹的基本功。
多數人選手都能想到,但是很少有人會去這么做。
它的風險存在于兩只手中哪怕有一只稍有不慎,兩條旋律線之間的平衡就會頃刻間被毀掉,導致全曲崩盤。
這是比賽現場,沒有十足的把握,誰愿意去冒這個險。
況且即便如李安順利完成的此刻,誰又能說他演奏出來的段落從聽感上就一定能比姜笙強多少呢。
不知覺間,臺下眾人已經不自覺的將此刻耳邊無比冷靜的激流與姜笙的兇猛激流放到了一個水平層面做比較。
舞臺上,李安抬手落指間輕輕緩了口氣。
33小節已過。
接下來,將是他的表演時間。
陡然雙臂高抬,下一秒只見他左手一瞬在半空中撐開
再落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