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已經睡去的人,那些在第一樂章閉上眼的觀眾早已重新聚焦舞臺。
激動人心的一刻終于又要帶來,至少對于季洋來說。
可以說音樂會到這里,每一首作品的第三樂章都是她所期待的。
而接下來這個樂章于她的意義更加特殊。
月光第三樂章。
記錄了這半年來她和老師的點點滴滴。
老師的每一句教誨都像是拼圖的一角碎片,今天總算可以徹徹底底的一覽月光三的真面目。
而真正見過李安指下該樂章真面目的馬鵬,也早已興奮起來。
靜。
無比的靜。
臺下幾乎已經感受不到鋼琴前那尊身影的氣息。
漸漸的,現場的氣氛再度變得壓抑起來,一道道舞臺燈光都像是要在下一秒被壓破。
就在這時,李安動了。
他抬臂速度不快,下手動作不大。
可就在這輕描淡寫的落指間,當他的手指觸碰到琴鍵貼面那一剎那。
死寂的舞臺忽然烏云密布,滾雷在悶響,空氣在顫抖。
雷聲越來越響,只見鍵盤上的十指在滾動中化作殘影一般。
“噹噹”
猶如狂風中的兩聲驚天霹靂。
沖動的音型忽然爆發,以洶涌的潮水之勢,匯集成排山倒海的音浪狠狠的向觀眾席砸去。
崇拜的目光,敬畏的目光,各種目光匯聚在鋼琴前那隨著音濤樂浪起伏不斷的身影之上。
斗志高昂,又像心緒憤懣。
脫去了前兩個樂章的哀傷繾綣,這一刻,李安如同天神下凡。
此時他就是風暴的中心,狂風驟雨的化身,黑白方寸間的唯一主宰。
然而舞臺風光的背后,又有誰知道他為此留下了多少汗水。
關于月光第三樂章的演奏注意事項,他給出季洋至少五十句不重復的注意事項。
或許已經沒有記得李安參加公開青年組比賽的海選環節。
他選擇月光作為星海杯全國大賽的敲門轉。
如果暴風雨是他藏于袖間的利劍,那么月光便是他抗在肩上的大旗。
從開頭八個小節的琶音跑動開始,他的手指就沒有一刻不在絕對清晰的顆粒狀態,各個樂段該交代的細節他無一例外的全部以一種自然的本能清晰奏出。
小拇指的軸心貼鍵,大拇指的時刻待命,踏板與左手單音的完美對位。
所有的演奏細節都能在回放中找到其本后的深思熟慮。
這就是李安的月光三,以手指為核心的全面的技術掌控,無論在任何舞臺,只要有鋼琴,你都可以相信當他會化身流星,哪怕只有那么01秒。
縱觀月光三個樂章,回歸貝多芬為該曲填寫的個人標題類似幻想的奏鳴曲。
如李安所說,在這首作品了你看到了什么,那便是什么。
音樂是一種飛翔,他引領著時間的片段、精神的碎片,仿佛一只蒲公英不停的向上攀升,直至消失在忙忙天際的最深處,然在落在一片無垠之地,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聆聽貝多芬是的一場人生的修行。
傅天鳴這好像和月光沒什么邏輯關系
李安所以你需要多聽聽貝多芬
誠然,直至兩百年后的今天,人們依舊將月光與月光進行各種無端捆綁,其激烈額討論場面已然到了令人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