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還真不清楚學聲買教輔的流程,“這樣,我先拿走上課要用,下課我過來。”
回教室的路李安已經拆開包裝,并將里面附送的電池裝好。
車琳正在彈音階,聽見身后腳步聲伴著滴滴滴的節奏,收手轉頭,見老師手里拿著一個藍色的節拍器。
“好了”李安把節拍器放到了鋼琴上,“好了就開始,這一遍我不給你速度,你自己來。”
車琳懸垂雙臂與身側,連著做了兩口綿長的呼吸。
李安滿意的轉身回頭將教室的門關上,回到鋼琴前小車已經抬起雙手。
“噹”
隨著小車左右手齊下鍵,旋律主題應聲而出。
隔壁林鵬飛又在本周同一時間聽到這段同樣的旋律,心里暗恨自己怎么就沒有下決心給學生選這首曲目呢
李安還沒來昱東的時候她就知道車琳這個小姑娘,天賦很好。
李安接手車琳之后,他幾乎是聽著車琳在飛速成長,眼見水平都快超過他手下的頭號種子選手。
就是此刻坐在他眼前的孩子,他的得意門生,劉雅露。
劉雅露天賦也不錯,也肯練琴,林鵬飛在這個孩子身上也是下了大功夫,去年夏天剛考完八級。
知道這次比賽之后,他就在幫劉雅露選曲子。
老師給學生選比賽曲子確實是件麻煩事,尤其對于那些被給予厚望的孩子。
只談比賽本身,孩子想拿獎,不但要彈得好,選曲更重要。
兩個水平起鼓相當的孩子,一人選了大眾曲目,一個選了小眾化曲目,再同等發揮下,基本后者可以拿到更高的分數。
評委也是人啊,整天來來回回就聽那么幾首大眾曲子,耳朵都快磨出繭,所以自然會對聽得少的曲目對一點好感。
可選了小眾曲目就ok了
并不是,小眾曲目之所以為小眾曲目,就是因為它們大多數在一開始就不具備讓人眼前一亮的特質。
但并非全部。
就比如李安為車琳選的初賽曲目。
說遠了。
先扯回車琳此刻正在彈得這首復賽曲目,別爾科維奇改編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
首先這首曲目絕對是一首大大大眾曲目。
提到帕格尼尼,人們第一時間會想到什么
魔鬼的領音,小提琴屆的李斯特,最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很多人甚至不愿意在后面加個之一。
要說帕格尼尼最被世人推崇的作品,無疑是那首第二十四首小調。
帕24幾乎被所有樂器改編,其中白然少不了鋼琴版本。
眾多鋼琴版本改編者里,不乏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這些音樂偉人。
別里科維奇雖無法比肩上述眾人,但他改編的這首作品也是傳唱度較高的一首。
它就在某版考級教材上,被簡化后,塞到了五級曲目列表中。
林鵬飛當時也考慮過為劉雅露選這首曲目,但思來想去他覺得劉雅露完全可以沖擊一下譜面難度更高的作品。
他想以難取勝。
所以放棄了這首別里科維奇的帕格尼尼,但沒想到被李安用到了車琳身上。
更沒想到,李安選擇了讓車琳彈這首作品的原版,并非考級教材上的五級簡化版。
原版的難度他不好定義,但至少七極起步。
左手從音程變成和弦,雙手配合的復雜化,以及各種譜面要求都讓這首曲目靠出了它原本的獠牙。
聽車琳彈了一會兒,林鵬飛輕嘆一口,好吧他承認了,車琳早已超過了劉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