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畫哪一筆,怎么畫,我畫哪一筆,畫在哪,她畫哪一筆,用什么顏色。x
我們要畫什么。
排練就是這么一件矛盾的事情,越排問題越少,同時越排問題也會越多。
上一秒解決了一個小問題,可能下一秒又牽扯出一個大問題。
下一秒解決一個大問題,可能又忽視了上一秒的一個小問題。
幾個沒有職業經驗的樂手湊到一起合排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問題出現的頻率和問題的程度取決于他們每個人的個人水平。
個人水平越高,問題出現的平率也就越多,出現的問題也就越艱深,越不容易解決。
這也是為什么大多享譽國際的室內樂團都是一群年齡超過四十五歲的人群組成的,千萬別覺得他們是大器晚成。
這些人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獨奏家的水準,那么他們時間都去哪了
大都貢獻給了排練室,貢獻給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忽然有一天,一場大型音樂活動把他們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推向世界舞臺。
一曲成名天下傳。
這是某支職業室內樂樂團的發跡故事,說實話,他們已經是萬中無一的幸運兒了。
殊不知有太多太多與他們經歷相似的室內樂團只因欠缺了一點運氣而最終無奈解散。
盡管藝術高于生活,可搞藝術的人也是要吃飯的嘛。
室內樂作為古典音樂的重要表演形式,如今已經有一套完整的商業運作體系,其中包含并不僅限于音樂家的包裝、履歷的撰寫等等等等。
音樂家們就像被擺在展柜里的商品,他們的組合就像是茶具三家套或家紡四件套螺絲刀八件套,搞個全場三折或季度優惠卡也是常有的事,商家們的做法無一不在向有限的聽眾表達一種悲壯的情緒,求求了,來聽聽他們的音樂吧。
有人問了,說這么慘,搞得這群音樂家像是跪著要飯的似的。
別不信,還真是。
也別以為這樣就會吸引來觀眾,如今的音樂觀眾和文字讀者一樣,品味越來越高,越來越帥,越來越漂亮,眼光也越來越毒辣,他們還都具備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具備遠超作者的大智慧。
他們已經不太關注音樂家們的小故事,他們清楚什么樣的作品更值得他們付費。
可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為車爾尼o256付費。
可能就像秦勇所說,如果一支職業三重奏樂團的開端是從車爾尼作品開始,那么他們注定連滴在地上的那攤泔水都舔不到一口。
好在好在李安陳璇王盼盼三人不是要組一支三人室內樂團,回歸現實,從那個音樂家的世界回到真實人間,三個人只是為了一點手頭工作,臨時決定排練這樣一首作品。
可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層出不窮,到了最后王盼盼都快迷失了方向,他們是要干嘛,難道不是只是為了錄一個招生宣傳視頻嗎。
四月的某晚。
李安“我們還有時間。”
陳璇“再來一遍。”
王盼盼“親姐,十二點了。”
陳璇“再堅持一下盼盼。”
李安“就當加個夜班。”
王盼盼“那有加班費嗎”
李安“趕緊拍個小視頻發給你哥,興許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