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凱被問得有點不太確切,猶豫道“算是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交替間的作曲家吧,和貝多芬差不多。”
李安點頭“和貝多芬差不多,還比貝多芬多活了一年。”
話音一轉,“但是他們又不一樣,貝多芬晚期作品才流露出浪漫主義風格,但歷史把他定義為一名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而舒伯特,則被認為是初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
“這里的區別其實很大,盡管他們所處的時代是一樣的。”
“這個放到一會兒我們再說,我個人認為你們在拿到一部作品時,需要先確定作曲家,曲子的格式。”
“舒伯特的這首流浪者幻想曲,你告訴我它是一首幻想曲嗎”
紀凱想了想“不是。”
李安又問“那是什么”
紀凱“奏鳴曲。”
李安“奏鳴曲,它是一首奏鳴曲,不但是一首奏鳴曲,它還是一首標準的古典奏鳴曲曲式,四個樂章,快板,慢板詼諧曲,快板。”
“第一樂章,標準的奏鳴曲曲式,呈現展開再現,尾聲。”
說到這李安停了停,“這里我們已經明確它不是一首幻想曲,只是一首類似幻想曲風格的作品,有點類似貝多芬作品27中的兩首奏鳴曲。”
紀凱隱約抓住了點什么,點了點頭。
李安注意到這個細節,“那么莪們在確定演奏他的格式之后,就應該建立一種明確的演奏態度。”
“該如何演奏一首奏鳴曲,這里回到我們上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定義舒伯特,它究竟是何時期的作曲家,他為哪個時期而創作,萊謝蒂茨基將舒伯特的本質定在古典主義時期,貝里奧則堅持舒伯特是浪漫的,我想這里沒有對錯。”
“無論你如何定義,一旦明確之后,你就應該知道你接下來如何練習。”
“我記得我大一開學的第二節專業課上,魏老師就給我們講了一個名詞,叫統一的演奏。”
“其中不止包括力度、速度、不同音區的色澤,還包括對一首作品的演繹,統一是前提,也是我們追尋的結果。”
紀凱恍然間抓住了一些問題,他需要稍微思考一會。
李安給他這個時間,轉頭笑問“我想老師也給你們講過統一吧。”
眾人七嘴八舌的點頭,魏老師坐在一旁笑呵呵的,這話他給每一屆的大一新生都講過,只是到最后能參悟的也就那么寥寥幾人。
紀凱這首曲子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彈得過散,也是接下來他要幫紀凱解決的問題,他想看看李安會怎么講這個問題。
大約過了五六秒,紀凱開口詢問“大師哥,我大概明白了,但是我不太確切我的想法對不對,我可以再試試嗎”
李安笑“來,第一樂章,再來。”
這次紀凱主動打開節拍器,彈了不到二十小節,被李安叫停了。
通過紀凱有演奏的這二十小節內容,他可以明確對方的悟性是沒問題的,對方已經明白了他所表達的意思,也做出了一些調整。
不過為了節時間,還是他來吧。
接著李安借過紀凱的譜,坐到魏老師的上課用琴前,“這曲子我太久沒彈了,你湊合聽聽。”
他往鋼琴前那么一坐,201的溫度一瞬都上升了幾度,馬飛一眾脖子夠的都快站起來了。
微微調整了一下琴凳,淺吸深吐,目光略過眼前的譜面,李安抬手落指。
“噹噹噹噹噹噹”
輝煌的和弦帶著強而有力的震擊感給人一種非常強的感染力,紀凱坐的最近,眉頭一挑一挑的跟著音樂節拍向前。
忽然,就在音樂已經將他的期待感全部拉滿時,就在下一秒,一個具有高潮色彩的低音就要呼之欲出時,琴聲弱了下來。
他正詫異,只見他的大師哥已經看向他,目光帶著點調侃。
他摸摸鼻子,好像他確實是這么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