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音樂回到正軌,可過了沒幾個小節,他發現音樂越來越快,和前面的穩定速度相差甚遠。
緊接著音樂又回到正軌。
可以預料,音樂沒一會兒又脫軌了。
就這么的,李安將第一樂章彈至尾聲時,眾人就像是吃了一頓味道奇特的食物,一會甜,一會辣。
遺憾的是古典鋼琴沒有甜辣口味這一款。
“吁。”
就在李安按下第一樂章最后一個音,眾人以為音樂停止時,他讓紀凱注意這里。
紀凱有注意在聽,空氣中還有一絲稀薄的余音,就在這道語音即將消散時,第二樂章像是從這道余音中射出了一道暗淡的光。
雞皮疙瘩爬滿脖子這就是他一直都想要追尋的效果
再看大師哥,紀凱已經不是崇拜了。
李安沒有再繼續下去,收手輕笑,“類似幻想曲風格意味著作曲家采用了一些即興創作的方式在其中,莫扎特海頓等作曲家在寫這類作品時都具備這樣一種特征。”
“舒伯特也不例外,一首幻想曲風格的作品其中會有令人無法預知,包含各類音型的音樂部分,也就是說,作曲家的所有樂思是一個跟著一個出現的,我們在演奏過程中不能間斷。”
紀凱懂了樂章之間同樣,不能真正斷開。
“但前提是你得設計好演奏,怎么建立起它們的聯系,在接口處怎么留下扣子。”
“你第一樂章結尾的漸弱很明顯的給人一種樂章要結束的感覺,是不是踏板送的太快了,或者最后的觸鍵過淺導致你無法讓音樂延續。”
“這是你這首作品的第一個問題。”
李安起身拿這樂譜來到紀凱身旁,“第二個問題,力度。”
指到他剛才故意彈輕的低音部分,“你不是不可以在這弱,但是前面就不能那么強,按照古典主義時期的處理方式,盡管需要強弱對比,但它本身不具備浪漫主義時期的戲劇性。”
“類似這樣的地方有許多,你可以歸類總結。”
“第三個問題是速度。”
李安這次沒有講譜例,“第一遍讓你開節拍器,就是想告訴你,演奏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在作曲家沒有明確標識速度變化的地方,你要保持控制速度的一致。”
“如果你把這首曲目定義為一首浪漫主義時期的奏鳴曲,前面我說了,ok的,那么你就要大膽的在速度變化中體現出你的想法和設計,不要畏手畏腳。”
“前提是你得清楚這種處理在不同作品中的需求又是不一樣的,有的自由變化發生在旋律,有的自由變化是發生在伴奏。”
“比如你最喜歡的舒伯特降b大調即興曲,其中的什么”
“變奏三,大師哥。”紀凱顯得有些興奮了,“變奏三”
李安眉毛一挑“懂了嗎”
紀凱點頭,“懂了大師哥,謝謝大師哥。”
李安擺手“這些東西你都明白,我的個人建議是,用統一的思路將這些串聯在一起,無論你想按照哪種方式來演奏這首作品,都可以,但要做到從一而終的統一。”
“如果你在一個段落重視低音的音響效果,就勢必要讓旋律稍微淡出一些,如果你的注意力放在讓一個音怎么進去,那必然在它出的時候就要做些犧牲。”
“鋼琴是平衡的,左右手加起來才是一百分,左手多一分,音樂就要減一分。”
魏三碗點點頭,他又開始懷疑這小崽子是不是偷偷和誰上課了。
但他是笑的。
一時間201安靜下來,似是每個人都在思考李安最后這句話,包括他自己。
如果讓他再錄貝十三,他或許能彈出一些新東西。
貝十三,貝多芬作品27中的第一首,一首類似幻想曲風格的奏鳴曲。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