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肩長發,大波,浪。x
在音樂演奏中,段落句子的劃分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以連線劃分,以一個休止符劃分,以小節劃分,以旋律進行劃分,以和聲進行劃分,以作品時代風格劃分,以個人經驗理解劃分,等等如此之多的劃分方式也將演奏者的程度和階段拉開。
對于孩子,最好理解、也是最容易讓他們接受的其實就是作曲家或譯譜者在譜面上留下的連音線。
國際慣例,連音線下的每一個音按照順序排練組成了一句話,弧線收尾的那個音,后面通常應該加一個我們想象中的逗號或句號。
最小單位的句子自然是兩音頭頂的那根小連線,參照小北練習提落時的“你好。”
那天李安講著講多了,說到了譜面上根本沒有出現的東西,他說一根大連線下面,其實還可以再分為一些隱形的小連線。
也就是同樣一組句子,我們用不同的咬字力度和語速速度說話演奏,便可以讓它們續表達出不同的含義。
這已經很抽象了。
但是馬可當時直接向他提了一個問題,馬可問老師,那有c位么
李安一瞬有點詫異,他沒想到馬可不但聽進去了,還能延想出這樣一個問題。
一個值得他思考的問題,孩子的問題翻譯一下就是這些包含在大連線下的隱形小句子里有沒有主次之分。
他對馬可說這個問題老師得回去想想。
隨后幾日,李安在日常練琴中時長思考這個問題,而問題的答案他是在和陳璇合莫扎特的一晚想明白的。
善于在作品中制造戲劇效果的莫扎特別喜歡用大量連線,從莫扎特音樂的聚焦性,他領悟到了一些他暫時還不能完全確定的東西。
但足夠讓他整理出一些可以給孩子們確立關于句子理解的正確角度
下次上課的時候,李安給馬可布置了初賽曲目。
順便他把整理好的答案告訴了馬可。
“每一個句子,都有一個c位音,這個音在這個句子里是最重要的。”
還有一句他留在了心里,那是他未來要繼續通過實踐探索去思考的問題是否那個在一個長句子中所代表c位音的音符,它所處在的隱形小連線就是這個大句子的c位小句這點有待商榷。
這節課上,馬可也再次向李安展現了一個孩子的想象力。
在征詢他的同意后,在他的指導下,馬可在初賽曲目中的每一條連線里都找到了那個c位音,并用馬克筆在上方標記了一個小小的c。
李安借機引導,告訴馬可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背譜方式。
有記憶點的背誦無疑比死磕硬要更有效率,記得也越深。
或許這也是馬可最后能順利完成后續表演的根本原因。
李安想,在那一刻,孩子腦海里的一個又一個小c鏈接成線,變成了一條指向明確的繩索,最終將孩子最終指引上岸。
作為老師,他應該謝謝馬可,又給他了一個教學思路。
隨著耳邊的琴聲再次結束,最后一遍,馬可以相當高的完成度將一輪作品的圓舞曲演奏至最后一個音。
抬手,馬可看向李安。
李安滿意微笑著點點頭,“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