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變臉速度也太快了,上一秒還在笑,下一秒就像是要送客走人。
一頓,“有興趣聽個故事嗎”
林幽幽“請講。”
又半小時后。
“嘩”
掌聲迎出本組第七位參賽選手。
蓉院一樓音樂廳內,比賽有序地進行著。
到底是蓉城地區最有分量的比賽。
只聽前六位選手的演奏,平均水平就超出藍天杯一大截。
無論從選曲還是選手完成的質量,都能體現出這一點。
第七位登場選手演奏的曲目是肖邦的a小調圓舞曲遺作。
誠然,單從譜面技術來講,對比前六位選手,也就王小虎彈奏的芭蕾舞曲比這首作品簡單。
在眾多肖邦作品中,a小調遺作只能作為一首入門級的肖邦圓舞曲。
但就是這么一首小到不能再小的肖邦作品,卻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樂曲中有兩個音樂形象,一個是a小調,一個是c大調。
一個憂郁,一個明媚。
充斥在樂句中的兩個音樂形象總是一個發問,一個應答。
音樂在對答之間的自由流淌,便是此作品的精髓。
總體來聽,第七位登場的小選手還是把握住了這一點,演奏出了樂句之間的對話感,也帶有一些自由速度的處理。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老師在指導過程中下了功夫。
可遺憾的是在作品的音色處理方面,小選手并沒有用一種深觸鍵來演奏,導致音樂缺少了歌唱性。
并且處理痕跡過于生硬,導致整篇演奏出現大面積節奏不穩。
尚需努力。
一曲彈完,七號小選手起身鞠躬。
臺下再次響起掌聲。
李安給這個孩子打了76分。
來他聽來,先不說節奏問題,就說聲音,這孩子的聲音基本都彈在了手腕上。
客觀來說,孩子的聲音不通,沒有做到放松。
再直白點,遠不如現在的王小虎。
王小虎已經是前六名小選手中水平較低的存在了,可這位孩子的作品整體呈現較之王小虎還差了許多。
并不是說王小虎發揮得不好。
小虎的發揮沒有問題,李安非常滿意,只是這是比賽。
隨著第七位小選手下場,第八位小選手登場。
現場掌聲猛然翻倍。
一眾評委也在期待這一位小家伙的登場。
陳文昌的得意弟子,也是本組奪冠呼聲最高的選手,蔡豐年。
蔡豐年個頭不高,身穿一身略顯過長的黑色燕尾服,戴著一副黑框圓眼鏡,看起來有些少男老成。
鞠躬落座,調整琴凳高度,每一個動作都很自然,一看就是賽場經驗豐富的“老將”。
如果這些表象還不足以說明問題,請看看評分冊,蔡豐年為本輪初賽準備的曲目同樣是一首肖邦的作品
o10no4,激流練習曲。
炸場。
在蔡豐年還沒有開始演奏之前,李安的腦海中就跳出了這兩個字。
按理說這首作品應該出現在更高年齡段的專業組別中。
聽聽吧。
李安想親眼看一看這個能拿到明年小金鐘參賽資格、順利考入華院附中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水平。
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的蔡豐年并沒有著急開始。
像是臺下的評委觀眾等急了他都不會著急,坐在鋼琴前像是一口小鐘,一動不動。
忽然間,他動了。
雙手同時抬起迅速落下。
“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