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說好晚上紅樓音樂廳看比賽,可李安哪還有心情。
不知道方永波什么時候會聯系自己,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一切時間,去準備這首曲子。
寫字樓門口點了兩份快餐,李安把他要上蓉城之夏音樂季的事情講了一遍。
陳璇得知第一時間用手捂住了嘴,“真的”
李安劃劃額頭,靦腆地皺了下眉頭,“目前來看,應該是真的。”
“太好了,”此刻陳璇心里說不出地開心,接著給李安打強心針,“八月的比賽我自己去,你好好準備。”
李安齜牙“音樂季七月底開始,八月十號就結束了,什么都不耽誤。”
陳璇“我有一種預感。”
李安“小米老師請講。”
陳璇“我們要轉運了。”
轉運不轉運的,還得在人為。
在李安看來,如果自己最后只是上了一個小場,那頂多就是在個人履歷里添加一條不起眼的詞條。
可如果上了大場,那就不一樣了。
都說他是蓉城的青年鋼琴演奏家,但是霍曉東也是啊。
要真想穿把青年演奏家這件衣服結結實實的穿在身上,拿不拿將倒是其次,得看你開過什么級別的音樂會,和什么樣的團,什么樣指揮,合作過。
紅樓音樂會,李安開得非常成功,但那也只是一場匯報音樂會。
而且那場是沒有協奏曲的。
如果他能在這次的音樂季上個大場,和蓉愛,和方永波合作一把,那在蓉城這個地界,他就坐實了青年演奏家的位置。
無論從他的個人專業發展角度,還是他未來辦學的角度,都是一大助力。
拋開功利,李安也許久沒有上過正兒八經的舞臺了。
這次舞臺,如果他能上,也將是一次對他的挑戰。
他能用貝多芬征服蓉城音樂學院的師生,能不能用莫扎特征服整個蓉城的專業人士,全看這首414了。
“嗯。”陳璇聽完李安的想法,重重地點了點頭,“你肯定沒問題。”
李安樂“有沒有問題,還得先看有沒有機會。”
眼下第一關,拿到414的首發位置。
回到家,兩個人默契地各自忙碌起來。
李安先在鋼琴上摸了摸,一遍視奏下來感覺還好。
沒有什么太大的技術難點。
莫扎特的作品向來如此,譜面不難,想演奏好,就不是難的問題了。
關于414,李安了解得并不多。
次日早他請假回了趟學校,找老魏取經。
上午帶著資料回到802繼續研究。
一直到中午吃飯,他才算是將這首作品搞明白了一部分。
要說這個414,就不得不提到另外兩首413和41。
1783年,莫扎特又創作了三首新的鋼琴協奏曲供自己演奏。
供自己演奏,哎,莫大爺主打一個,就是玩。
作為同期創作的三首作品,三首作品其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這一點在李安連續反復來回聽這三首作品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
大調的413作為一首協奏曲,結尾的第三樂章甚至是一首小步舞曲,多少有些不符合協奏曲的終曲。
同樣的,c大調的41的最后一個樂章也使用了一種古怪復雜的曲式,一個雙呈示部的奏鳴回旋曲好,整個樂章被一個主小調上的柔板打斷兩次。
兩首作品在呈現上有一種跳脫感。
像是一次莫式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