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兩個人在這種境地下相遇,注定了只有一個人能留下來。
孔超的出現也是給他提了個醒。
不比從前,他沒有那么年輕了,無論在西交還是深交,他從不在乎樂團以外的事情,因為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在那兩個地方扎根。
他的合同明年就要到期了,續約肯定是必然的,但是里面的條條框框是不是還能和七年前一樣,誰也不敢保證。
他清楚,今天的蓉愛交到孔超手里,也依然能繼續向前開進,因為蓉愛已經走上了穩定的發展道路。
所以為了穩固基本盤,方永波這兩年來對內對外都收起了鋒芒。
不過這依然只是表象,隱忍的這兩年,他非但沒有放慢腳步,而是暗中加快步伐,由他早在三年前就提出的蓉城音樂節活動,在今年夏天如期舉辦,并從目前來看,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這一波不僅為蓉城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提升了城市形象,更迎合了大方向,如他和李安聊天中,李安說的那句話。
“這些都是蓉城近年高度重視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欲以打造西部音樂之城的作證。”
全國那么多新型大城市,有幾個地方有實力和魄力舉辦一屆屬于自己城市的國際古典音樂節。
有幾個人敢承擔活動失敗的下場。
談不上高調復出,方永波再次向所有人證明了,他來蓉城,是辦事的。
但是孔超的事情讓他放棄了最后一絲幻想,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始終是不安全的。
他要做拎著籃子的人。
借著這次音樂節,他準備進行一場全方面各領域的變革。
蓉城的古典音樂發展,必須全方位進入高速狀態,不僅僅是交響樂。
沒有實力,就得讓位。
讓觀眾,讓媒體,讓蓉城社會各界來重新定義,誰才有資格坐在舞臺中央。
這依然是個長期計劃,方永波不著急。
眼下最重要的是年底的兩場音樂會,明年是勃拉姆斯的180周年,柴可夫斯基的130周年。
可以預見,關于這兩位作曲家的各種音樂會,年底又是各大樂團之間的一場拼殺。
最終究竟是誰在為了舉辦音樂活動找方便借口,誰是在真正地為了祭奠活動,屆時一目了然。
不過眼下他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團里的內部矛盾問題。
并且兩年隱忍,他也該借著這次音樂節把一些矛盾處理掉了。
五月份他帶團巡演剛回來,就立馬開了一場柴可夫斯基專場,像是亮明態度年底他要搞老柴那一場。
他知道孔超想做勃拉姆斯那一場,但是以孔超目前的水平,駕馭勃拉姆斯還有些吃力。
果不其然,上面就有人建議他把勃拉姆斯那一場也做了得了。
兩場他都做,那孔超呢
做了,最后再給他扣個打壓年輕指揮的帽子。
不做,又好像他拿不下來似的。
確實,勃拉姆斯的專場不好做。
但這一切都在方永波的算計之內,面對上面的建議,他直接慷慨地把兩場都交給了孔超。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