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采韻的師生指數提升至3
緊接著。
唐采韻的師生指數提升至4
隨著眼前再次飄起的一行藍色小字飄然而逝,李安眼里閃過一抹不易察覺到的光。
極快地掃了一眼升級經驗,上午查看教學點的時候還差三個小時升級,此時只剩一小時。卷二306
緊接著又打開系統教室,全員頭上飄著zzz,沒有人坐在鋼琴前。
片刻后收回思緒,李安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孩子們身上,“大家記住了嗎”
孩子們用洪亮的聲音回答他“記住啦”
李安點點頭,“好,那我們正式開始下午的課程。”
實際上隨著孩子們搞明白音樂在行進中的強弱概念,李安這堂課的核心內容也基本講完。
剩下的就需要孩子們在未來的音樂學習中多練多思考,去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聽感標準或者說是審美標準。
因為概念是死的,而音樂是活的,同樣一首作品,十名風格不同的演奏家來演奏,會出現十種不同的強弱關系的對照。
一百名演奏家來演奏dore兩個音,只會出現一種音高關系,就是一組大二度音程。
大概這就是強弱在音樂中的極致魅力體現。
掌握了強弱,就能掌握音樂的生命體征,至少在現在這一階段,李安是這么認為的,他也通過k414第二樂章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當他在舞臺上以近乎夸張的強弱對比演奏該樂章,得到的掌聲遠遠超乎他上臺前的預想。
去感悟吧,他由衷希望孩子們盡早領會到強弱關系在實際演奏中對于音樂行進所能產生的奧妙。
隨后的半個小時里,以孩子們都彈過的小步舞曲為例,李安用鋼琴帶著孩子們先通過齊唱、分聲部合唱來初步感受強與弱的對比。
比如在齊唱之前,他先讓孩子們回歸最初級的樂理知識43拍的強弱規律。
但凡了解一點音樂的人都知道,43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
以四分音符作為單位拍,每小節有三拍,三拍依次出現的強度是強、弱、弱。
在李安第一次問孩子們的時候,他問四三拍的強弱規律是什么
孩子們用一樣的音量回答他強弱弱。
他搖頭,緊接著許家興同學用非常夸張的方式再次回答強弱。弱。
教室忽得一下安靜下來,所有孩子都看向許家興,就好像許家興犯了什么錯誤。
“很好。”
許家興用夸張的音量對比直接將強弱弱字面的含義體現,得到了李安的肯定。
沒錯,這就是李安想要的答案。
很多老師在教學階段更注重的是孩子們有沒有記住43的強弱概念,而忽視了其實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們以最原始最直接的發聲方式感受什么是強弱弱。
在一次和陳璇討論中,李安拋出自己的觀點,卻遭到了陳璇的反對。
陳璇認為這樣會讓孩子們在吹奏的時候有意識地加重強音導致氣息紊亂。
李安反問陳璇所以只能等到孩子氣息穩定之后才能做加入強弱演奏的變化嗎
陳璇思考過后發現好像也不是但是沒有穩定的氣息支撐,孩子做不好強弱弱的處理。
李安繼續反問什么是處理好你那首86拍練習曲的強弱關系在你的氣息控制下做到完美了嗎
陳璇不說話了。
李安接著又問陳璇如果孩子在學習第一首43拍作品一開始,就能帶著強弱弱的意念去演奏,哪怕演奏出夸張的音量對比又能怎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