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教授在敘四中的情緒鋪墊給了她靈感,借助李老師關于強弱對比的講解,她在這一刻終于將她所想象的感覺演奏出來了。
她做到了,做到的同時她也更加明晰,所謂對比,有且只能是在音樂進行的過程中完成。
兩個樂章之間,是作曲家打不斷的樂思。
換句話說,作曲家的樂思里,沒有哪個角落是孤立存在的,如果有,它也應該合理地出現在音樂當中。
再次落指,唐小星的動作和表情都柔和了許多,音樂仿佛一下輕飄飄地來到了半空中。
祥和的中段令人充滿對溫馨的向往,與之引子帶來的情緒再次產生了反差。
帶著點夜曲的特征,整個第三樂章的在兩次靜與動的對比間順理成章地走向了冗長的甜美。
唐小星扎實不失靈動的音色恰如其分地詮釋了脫俗的美,盡管她與生俱來的樣貌之美是來自世俗。
一位美麗的少女演奏鋼琴本就是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再加上肖邦如此動人的旋律,舞臺此刻已經變成了一道明媚的風景。
李安當然不會認為唐小星在兩個樂章之間的強弱處理是自己下午講課的功勞,盡管那十二點教學點是他實實在在看見的。
拋開這一點不談,他只是覺得這個孩子真的了不起。
道理誰都懂,兩句話能說明白的東西通常都不太值錢,知道與做到之間,本就隔著一堵天然的高墻。
天賦是什么,天賦就是有的人生來就在墻的另一邊。
當終章來臨,唐小星再度以極強的力度進入,瞬間將第三樂章的寧靜甜美氣氛擊破。
緊隨其后的是暗流涌動的旋律接踵而至,如縱生的藤蔓一般無限的向著荒漠的邊緣生長蔓延。
忽得唐小星右手揚起落下,右臂快速移動起來,鍵盤上是飛舞的手指,鋼琴四周是藤蔓化作的劍氣彌漫。
分句開張巍然,不知覺間,唐小星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激蕩的鋼琴旋律已經在緩緩蓄勢。
讓無數演奏家都一度練到身心疲憊的左手跑動此刻在她的指尖濃烈滾動,緊接著燃起了靈動之氣。
重復來回的音流在她指下來來回回,最后高音區的跑動化作尖銳的靈魂怒吼一般,臺下再次被這一幕所震驚。
蓄滿能量的唐小星在尾聲以密集的和弦作為過渡,鏗鏘有力地操控著雙手向最后的主音奔去
華麗的下行跑動如天邊落下的云裳,當當當當四組明亮輝煌的和諧奠定了終曲的尾聲。
訴諸來自內心對自由的渴望,唐小星四擊琴鍵,在經歷了三個樂章的精密掌控,在這一刻放飛了自我,雙手以脫控之勢,噼噼啪啪瘋狂落鍵,落入低音。
“當”
得以解脫的終聲響徹全場。
起身鞠躬。
“嘩”
面向掌聲的熱浪,唐小星覺得渾身上下輕飄飄的,不同于以往,接著她又是一鞠躬。
她感覺得到自己的心跳,還有嘴角的微笑。
走下舞臺,唐小星擦著額角的汗水,第一時間引入眼簾的依舊是那張充滿鼓勵的笑臉。
不同于唐小星上臺前,這次小車隔空比起了兩個大拇指。
相笑兩無言。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