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唐千峰倒是有點期待起這個節目了。
拋開曲目的特殊性,這份期待單純的是李安給他帶來的。
在唐千峰的概念里,能夠掌控舞臺的人,沒有不能掌控曲目的。
這樣一位老師,究竟能帶出一群什么樣的學生
這師生七個人究竟會奏出怎樣一部七重奏唐千峰再次拿起曲目單看了一眼。
這次他的目光落到了首演二字上。
“嘩”
隨著掌聲漸漸落下,李安走到了小北坐的那臺琴,再次和每一個孩子都對視了一眼,他笑著坐到了小北身旁的空位。
位置正對著對面那臺琴的小車。
此時師生七人全部落座,現場也隨之安靜下來。
季洋輕吐一口,舉頭環視一圈,在和每個孩子都確認了目光后,最后她和一米之隔的老師最后對視了一眼。
師生二人相互點點頭,季洋抬起了手。
同一時間,另外師生六人也抬起了手。
“當”
下一秒,一聲氣勢如虹的音響從舞臺中心鳴響
一石激起千層浪,只見臺上師生七人的落鍵動作如同一人,十四只手如同一只手般整齊劃一,用一聲琴鍵下層的深度轟鳴拉開了維瓦爾第的序幕。
音樂一經響起,雄奇險峻的第一主題便行云流水般展開。
當臺下聽眾還為多人鋼琴重奏所制造出的音響效果忍不住感嘆時,音樂忽然發生了變化。
原本匯聚一股的琴聲中,一道“銳利”的旋律從中脫穎而出,如同小提琴般鋒利,氣勢十足。
只見其他五個孩子和李安還保持著開始時的演奏狀態,季洋大師姐卻已經微微身體向鍵盤方向傾斜,裸露在空氣中的雙臂呈現出一種格外緊張的感覺,十指在琴鍵上的跳躍速度正和臺下觀眾們聽到的律動一致。
可觀眾們剛把注意力放到這道旋律上時,緊接著又出現兩道高低截然不同的音樂律動。
李安和小車同時動了,一人負責填補一部的旋律空檔,一人將低音進行全盤展開。
加之季洋的領奏部分,三種律動在其他四個孩子編織的和聲節奏下,出現了一種融合。
然而至此并沒有結束,當臺下的觀眾們感受到此刻耳邊是兩股音樂在相互競走時,這一刻,三部劉豐瑞和坐在李安身邊的是不小北忽然將雙手進行變為單手演奏。
兩孩兒一瞬將指肚觸鍵改為指觸鍵,瞬變的奏法將音樂整個音樂的線條進行了高度清晰的刻畫。
音樂此刻成三個和聲方向進行,在一連串快速的跳進中,熱情奔放地向著副題飛奔而去。
時而三合為一,時而各自奔走,其間精妙的音色和強烈的節奏感將音樂表現得淋漓盡致。
只有臺下的目光始終不知道該看向哪里,萬花筒般的維瓦爾第,在越過了四季,終于綻放出了和諧的光彩。
此刻沒人知道,就在第三道旋律匯聚而成前,李安的心里一直捏著一把冷汗。
可以說前兩個樂章能否順利完成,最關鍵的點就劉豐瑞和小北改單手換觸鍵那一刻,只要兩個人不出紕漏,讓音樂能夠清晰地將第三部分呈現出來,那么前兩個樂章就不會再出半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