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個樂章不出問題,那么第三樂章他相信孩子們會給出一份滿分答案。
現在他徹底放心了。
抬手落指間,李安一組大和弦推送,踩著小車厚實的低音將音樂向上推進。
接過一部o,在副題開始前的這一刻,李安同時接過了音樂。
作為二部,七重奏的副o,他需要在音樂進行的過程中按照作曲家的旨意承擔起屬于二部的職責。
音樂在他的主導下走向進一步的和諧,孩子們漸漸向他靠攏,音樂也漸漸占領了教堂的精神高地。
曼妙不失莊嚴,如同金碧輝煌的宮殿在金色陽光下散發著繁華。
望著舞臺,聆聽著耳邊的鋼琴重奏,宛如交響又并非交響,唐千峰再次露出欣賞的目光。
首先在聆聽這首作品前,聽眾們有必要了解兩件事。
其一,談到維瓦爾第作品,就不得不提到四季,而提到四季,就不得不提到維瓦爾第大名鼎鼎的和聲與創意的試驗。
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熟悉和聲與創意,這是維瓦爾第的一部作品集,作品標號為八。
而大名鼎鼎的四季,就是維瓦爾第八號作品和聲與創意的前四首。
許多自認為了解一些維瓦爾第的人,卻常常把rv522這首作品歸類到和聲與創意這部作品集了。
實際上和聲與創意這部作品由維瓦爾第于1723年完成。
而早在十二年前,維瓦爾第就已經完成了另外一部舉世無雙的作品,和諧的靈感,作品號為三。
rv522就收錄在這一部作品集中,與第八號作品集和聲與創意被后人稱為維瓦爾第的雙絕。
第二,在和諧的靈感這部作品集中,第八首編號rv522在這部作品的原標題是a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
也就是說,這部作品應有兩個主要聲部協作一同完成,這才是完整的,哪怕是改編版,也不應忽略這一點。
縱觀整個第一樂章的前半部,唐千峰清晰地聽到了原作的本色。
這里他必須稱贊一下改編者的細致還原,同時他也要夸夸在這部七重奏作品中擔任第二小提琴的二部演奏者,李安老師。
可以說音樂在李安二部o開始的那一刻,被徹底激活了。
第一樂章a小調,6次合奏間插入5次主奏,兩個主題循環出現,每一次李安的進入都會對音樂進行一次平衡。
從一名指揮的視角,在演繹維瓦爾第多旋律同時進行的作品時,每個演奏員每奏出的每一個音都要與調式框架中各個音的音程建立聯系,以此來強調整個作品中的和諧和與不和諧對比。
這才是和諧的靈感所在,沒有對比就不存在和諧不和諧之說。
用于伴奏的聲部與旋律主音之間也存在著和諧與不和諧的關系,也正是這些和諧與不和諧造就了音樂作品整體的和諧。
而李安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調和,說來唐千峰也感到一絲神奇。
初聽他并沒有被驚艷到,雖然孩子們彈得都還不錯。
尤其是那個彈通奏低音的小女孩,可以說一個人承擔起了整個樂章的和聲推進,可見這孩子對于音的敏感和節奏的把控,非常了得,其他孩子的演奏也有可圈點之處,且不說水平參差不齊,至少在這首曲目上,在各自的聲部完成度上都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
但是孩子們始終游離在合這個字的邊緣。
而當李安第一次接過主奏,承擔起音樂的主導者之后,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每一個孩子的琴聲竟然都不由自主地活泛起來,向著李安的琴聲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