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樣的教學計劃,六年級畢業以后,學生至少能掌握一種音樂技能。
第二,讓音樂考試成為推動音教融合的有力杠桿。
音教融合相關政策推出后,各地紛紛對中、高考音樂測試進行調整,無論分數比重,還是考試項目,都體現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活動的宗旨。
在此徐麗強調,隨著考試項目的調整,學生和家長對于考試涉及的音樂項目關注度非常高,也對學校開設相關課程的頻次提出了需求。
“能夠看到,音教融合系列文件出臺后,對學校家庭和社會關注學生參與音樂運動的推動非常明顯。”
除了將音樂納入中考之外,新課標中特別提出,對學生美育健康課程學習的評價和考試,要選擇適宜的評價方式。
要注重評價方法多樣化,重視過程性評價,加強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實時和精準的評價。
徐麗表示,從學校層面看,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考試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導向。
但音育應該以考試為導向來拓寬學生視野、思考方式,以促進藝術課程結構的完善與課程內涵的豐富的課程教學思路來開展。
“最終實現以考試為導向,以樂全人,著力于學生全面性格、全面學習過程以及終身學習習慣的培養。”
我去。
李安都快聽傻了,徐麗之前只是搞財務的嗎
不只是李安,就在徐麗發言的過程中,坐在對面的五人也頻頻點頭。
尤其是劉振,對于徐麗今天這一通發言,他還是略感意外的,前兩次見面,徐麗給他留下的印象更像是一個做互聯網的。
而今天這番話卻是從一個教育工作人員的角度出發,深入解讀了政策,并且指出了一個大方向。
說得很深刻啊。
藝術教育到底應不應該和分數考試掛鉤,這個問題劉振近日來一直都在思考。
如果說徐麗是上來先用一套組合拳將五人打暈,那么隨后李安的登場更是讓五人領略到了什么叫作一個鋼琴演奏家的獨特語言魅力。
以“占用各位十分鐘的時間”為開篇,李安起身走到會議室大屏幕前,結合t演播,從“音樂是一種藝術語言”,開起了他長達十分鐘的課程介紹。
提升藝術素養,提升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促進全面發展,三點本該出現在課程介紹里的內容,并沒有出現在眾人耳中。
九分鐘的時間,只用九分鐘的時間,李安就為五人詳細地描繪出了一幅屬于書人音樂素養發展的宏偉藍圖。
沒有口號,沒有雞湯,只有如何開展教學工作,如何上課。
前九分鐘里,與其說李安在做課程介紹,不如說李安在用最直白的方式呈現如何上一節音樂素養課。
沒有策劃書里那些反復出現的教育名詞,也沒有極力彰顯他們的課程的特色和優勢,甚至作為一個課程負責人,李安連一個教學成果的承諾都沒有。
就是作為一個校外老師,該如何在學校里上一節素養課。
可雖然李安沒有承諾,但五人仿佛已經在這短短的九分鐘內看到了所有他們所期望與盼望的畫面。
最后一分鐘,李安進行陳述總結。
“綜上所述,在音樂素養的教學滲透中,美育教育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推進內涵發展、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