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炎黃子孫的后代,先輩們好不容易琢磨出來的東西如果就這樣被輕易的丟棄和磨滅,那也太可惜了
很快時間來到一個月,張元林收集并保存在靜止世界里的秘方已經達到了一百份。
期間張元林挑挑揀揀,最后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份不到,這些還不是最終能留下來的,只是張元林沒那么多時間去專注的挑選和研究,他還得繼續規劃路線,去把能拜訪的人全部走一遍,然后就又要開始下一個計劃或者是項目了。
除了在秘方上的收獲頗豐以外,張元林這位大廠中介當的確實不錯,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給各大工廠或者單位輸送了最少五十名經驗豐富的技術性人才。
讓這些有真材實料的人進入大廠,然后把他們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去,這樣既能解決難題優化效率,也能有機會把他們的技術進行推廣和普及,從而提升行業內大部分工人的水平。
也許這對個人而言是一種不公平,可是對整體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像張元林也不會對修理技術過分的藏匿,只要有人肯誠心請教,張元林都會進行指點,如果是有領導要求張元林去當講師給其他機修工們上課講解,張元林一樣不會拒絕,甚至會事無巨細的解釋清楚,但具體能教出多少個人才,那只能看聽課的人自身的造化了。
對于這些擁有技術和經驗的人才,張元林會幫他們談下足夠合理的薪資,既然拿了相應的酬勞,那自然是要聽從命令把事辦好的,這樣他們對于個人技術的公開就不會那么的抗拒。
總的來說,張元林是干了一件大好事,對各大行業的進步和發展都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當然這份功勞張元林不會自己搶著要,但架不住各位領導的熱情,很輕易的就把張元林抬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
這么一來,從不主動與人宣傳這事兒的張元林又成了單位里的熱點人物。
而張元林作為軋鋼廠的一名員工,自然在軋鋼廠的熱度是最高的。
因為張元林得到的榮譽太多,出名的次數也多,讓不少人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誰讓他是張元林呢
可也有些人看不過去,覺得有問題,而還有的人則是看張元林這么能干,立馬就動起了歪腦筋。
這天下班路上,劉海中和易中海碰了面。
兩人走在一塊兒,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然后不知不覺就說到了張元林的身上。
看起來是無意間的提起,但實際上兩人心里都惦記著這事兒,自然話題免不了的湊到了一塊兒去。
“就張元林那事兒,你都聽說了吧”
“嗯,聽說了,整個廠子都鬧的沸沸揚揚,我見誰都在跟人討論著事兒。”
“我說老易啊,你也沒想到吧,張元林這小子真行嘿,我都不知道他有這么大的本事呢”
“呵,不就是找些有本事的人,把他們送進廠么,老劉,不是我吹牛胡扯,以咱們這歲數和閱歷以及人脈,想找些在某方面很厲害的人不難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