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內的燈光變暗了幾分。審判庭的大門也緊緊地關上,沒有露出一絲縫隙。小型投影儀的光束打在原告席那邊的白板,出現一副巨大的表格對比。同時在表格的側方還有著各種餅狀圖,顯示出不同數據的比照結果。
旁聽席上的大學管理層,目光都落在了那個站在白板旁邊的年輕男律師身影。他們當中許多人的目光是不友善的。畢竟,這個律師之前就有敲詐大型上市公司的斑斑劣跡。眼下,代表著一個即將被大學開除的準教授,來指控所謂的抄襲,不是故意博人眼球,又是什么。
宇都宮看著面前這位男律師,也露出了輕蔑的目光。古籍點校主要的就是標點符號的斷句,他不相信這個北原能夠在證明兩本書的相似上,折騰出什么浪花。這樣想著,宇都宮更加氣定神閑地坐在被告席上,翹起了二郎腿。
北原感受著場內不友善的目光,微微一笑。
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
攻人所不守。
北原稍挺直身軀,開口道“原告現出示第三組證據。第一項證據,為京都府光正公證處a986631號公證書,內容為原告在公證處人員的見證下,從京都大學校園書店處,購買了案涉侵權作品東土巡游遣唐記。”
“第二項證據,為就上述購買的東土巡游遣唐記與原告下川手提電腦中提取的點校第三稿的比對分析報告。該對比分析報告詳細列舉了兩部點校作品的雷同之處。
北原故意停頓了一下話語,隨后嘴角微微咧起,“現原告舉證,兩部點校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的第一項抄襲為體例抄襲”
體例抄襲宇都宮坐在位子上,猛地眼睛睜大了幾分,立刻看向面前的投影儀。眼下的第一個展開,似乎同他料想的有些不太一樣。
說句實話,宇都宮并沒有看過下川所謂的點校第三稿。他對古文點校工作內容的了解,來自于藤村的敘述。據他說,在古文點校中最大的工作量,就是標點斷句。可是,眼前突然冒出來的體例抄襲,是怎么回事
北原看向臺上的高梨法官,“裁判長。本案的點校作品并不單純為對遣唐記的點校。整部作品亦包括了前言、遣唐使關谷訓廣列傳、舊集序跋、關谷軼事傳聞、其中軼事傳聞11篇,附錄包括關谷生平紀略、唐官王陸宜贈詩文、鳴謝詞、關谷巡游東土古跡見聞。”
“原告下川除對遣唐記進行點校之外,亦整理出關谷文集、收集到其散失的文章、詩詞,原告亦親赴各地考查發現了當地檔案博物志遺留下來的關谷手記。其中,下川總計收集到了36篇此前已被認定為散失的文作,17首詩作、軼事傳聞11篇、其他雜記8篇。對于上述整理收集到的內容,原告下川精心挑選,進行了編排。”
“而反觀被告藤村出版的遣唐記。”北原猛然提高了聲音,“其出版的點校作品,竟一絲不差地包含了上述內容,即36篇散失文作、17首詩作、軼事傳聞11篇、其他雜記8篇。”
“不僅所錄文章全部相同,竟連編排順序都一模一樣”北原按下手中的遙控器按鈕。
剎那間,投影白板頓時浮現出兩部東土巡游遣唐記的點校。
卻見兩部古籍點校的目錄互相對照,幾乎一致。
只不過藤村出版的東土巡游遣唐記多了一個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