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總務大臣再度表示,他有新的要求提出。
在場的銀行代表們幾乎都屏住了呼吸。在來之前,他們都沒有想到這場會議會包含著如此驚人的信息量,他們以為至多就是來聽取一下日鋼關于當前財務狀況的說明。沒想到,在今天的會議上,寺田的話語讓他們明白,一場經濟危機很有可能已經迫在眉睫。
“除了進行三個月的寬免期以外——”寺田開口道:“我們希望各位主要往來銀行,能夠對日鋼進行新的追加貸款。”
寺田的話語落下。
在場各位銀行代表們露出了更加瞠目結舌的表情。
不僅僅要犧牲三個月的利息。
現在,這位總務大臣還提出了追加貸款的要求。
這等于說是別人欠債不還,同時還要繼續給他借錢!
哪有這樣的道理!
“需要追加貸款的初步規模是3700億円。”寺田補充道,“不排除后續會繼續增加。”
3700億円?!這幾乎是給銀行代表們來了重重一擊。這分攤到各家銀行,起碼需要追加的貸款都在600億円以上。
東京中央銀行代表秋山,她的臉色大變,立刻開口道,“恕我直言,總務大臣。這樣的要求,幾乎是不可能通過銀行內部的風控流程。本來能夠寬免三個月的利息,就是不確定的事情。要向處于困難中的企業,再繼續追加高達600億円以上的貸款,這是一個任何有理智的商業銀行都不會做出的決策!”
新生銀行代表百瀨也立刻說道:“按照總務大臣您方才的說法,日鋼已經存在破產的可能性。我們銀行還怎么可能進行再注資呢?請總務大臣理解,倘若進行追加貸款后,又再度發生了經營困難,一旦我們進行貸款的壞賬計提,這可能直接擊穿我們銀行當年的利潤。”
這位新生銀行的代表沒有說錯。
各家銀行對日鋼的貸款規模非常大。
一旦進行壞賬計提,很有可能當年的利潤都會大幅削減。
這對于銀行是不可承受之事。
更加糟糕的還在于——
一旦日鋼的貸款計提為壞賬,那么銀行為了保留充足的準備金,他們必須對其他業務進行收縮。
簡單而言,假設銀行有一萬円的本金。在不考慮乘數放大的情況下,我們假設銀行借出了九千円。剩余的一千円,是監管機構要求的準備金。現在,九千円內出現了壞賬一千円。這筆壞賬就相當于直接抵消,沒有放出去的一千円準備金。
這樣一來,準備金相當于直接歸零。
然而,銀行必須留足充分的準備金。如果還是繼續需要留出一千円準備金的話,這就意味著銀行需要從現有的八千円的貸款業務中,抽貸抽回一千円。
所以,這是一個連鎖反應。
一旦計提日鋼的貸款為壞賬,銀行就被迫要同時對其他的企業進行抽貸,以滿足監管機構對于準備金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