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車間承包的做法,是在日鋼陷入經營困難后出現的。”丹羽說道:“日鋼是大型企業,前身是從市政企業民營化而來,因此也沾染了不少官僚習氣。日鋼內部的各項制度是比較僵硬的,并且還往往承擔了經濟產業省下達的產量指標。”
“以前日鋼還盈利的時候,這套僵硬的制度,或許還能勉強運轉。但是,等日鋼的盈利能力大幅衰退之后,這種僵硬制度,根本就無法有效地回應市場變幻的需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日鋼開始小步地嘗試了變革。”
“這種變革就是車間承包的做法。”丹羽說道,“簡單來講,就是日鋼將工廠車間發包出去。承包商負責滿足車間每天的生產指標。而日鋼則按照車間的實際生產量,進行結算,給付費用。”
“簡單而言,車間承包的做法,實際上就是承包商墊資支付工人工資,還有一些零碎的費用。承包商的利潤,就是日鋼支付的結算報酬,與承包商墊付支出的差額。通過這種承包車間的方式,日鋼可以有效地減緩現金支出的壓力,同時滿足生產的指標要求。”
“后面,日鋼的車間承包發展得可謂是越來越過頭。一開始,承包商主要墊付的是工人工資,后來甚至還有鋼鐵廠的部分生產線,都是承包商墊資支付。導致了日鋼的某些車間,名為‘日鋼’,實際上是外面承包商在實際經營。”
“日鋼后續還發生了丑聞。”丹羽繼續道,“有一些日鋼的管理層,開始變得大膽起來。他們甚至直接將部分生產線外包,收取一個固定費用。他們也不收購生產線產出的鋼鐵。完全變得就像是一個出租方一樣。承包商只需要繳納一個固定的費用,剩下的車間產出,全部都歸自己。這種承包就像是變了味,把日鋼的設備,變成了外人使用的資產。”
聽著丹羽的講述,日鋼的車間承包制浮現在兩人的面前。
宮川沒有想到在企業的經營實踐中,居然還有如此復雜的情形存在。這與她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知識完全不同。
北原聽著丹羽的講述,也頓時感到頭大。
按照丹羽的說法,車間承包制最后還演變為承包商參與了日鋼工廠的投資。
這樣一來,情況就十分復雜了。
要理清,那些資產誰是誰的,這里面恐怕有排扯皮了。
特別是在日鋼現在陷入經營岌岌可危的狀態。
但凡有一些資產的轉移,都會被無數雙眼睛盯上。
這里面也不排除肯定會有一些人想要將承包商投資形成的車間資產占為己有。
而且,承包商還參與了工人的墊資。
想必,日鋼內部的工會應該對志賀這樣的承包商極為不滿。
工會應該認為他們這樣的承包商,剝奪日鋼本身企業工人的勞動機會,引進了外部的工人,加劇了競爭。
僅僅只是短暫地這么想了想,北原已感到里面藏著許多巨大無比的困難。
志賀這樣的承包商,想要追回債權,近乎難于登天。
然而,沒有辦法,自己也得硬著頭皮上了。
根據江里子的情報,日鋼牽涉到了江藤,還有組織的一位“布道者”。自己必須將他們找出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