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新案件
“是什么人?”北原問道。
“他的名字叫做志賀幸史。”古美門說道,“我很佩服這個人。志賀原先是專門校出身,在日鋼中是車間工人。后來,他利用空余時間,勤學苦讀,還開始從事材料方面的研發工作。可以說,是一位實干派人士。”
“后來,志賀離開了日鋼,組建了自己的冶鐵研究所。雖然名頭叫做研究所,但實際上也算是一個小型鋼鐵企業和研發機構的混合體。志賀后來也利用自己原先在日鋼的關系,陸陸續從日鋼那邊承包了車間。”
“日鋼的第六、第七鋼鐵廠停運的消息,你應該知道吧。”古美門繼續道。
“是的,這個我知道。”
“志賀在第六、第七鋼鐵廠也承包了很多車間,現在他研究所已經損失慘重了。”古美門說道,“志賀也清楚現在日鋼的情況。他們想要追回損失。”
“你方便的話,就約個時間見面。”古美門最后在電話里說道,“除了志賀以外,還有許多個類似的小型承包商。如果你接下了志賀的委托,那么可能這些小型承包商,都會來找你,保守估計,至少也有上百家。”
電話結束。
一個新的案件擺在北原的面前。
北原正迫切需要一個切口,能夠詳細進入日鋼內部進行調查。
恰好,這個案件就能夠成為契機。
但是也同樣顯而易見的是,這個案件十分不好處理。
像志賀這種類型,只是鋼鐵廠車間的承包商。僅僅只是日鋼中諸多債權的一小部分而已。想想看,在他們面前的,還有銀行、稅務局、工會、大型供應商、債券持有人等等。想跨過這么多對手,來搶奪到日鋼資產的一部分,那簡直是難上加難。
而且,估計日鋼這種企業,裁判所不一定會輕易同意破產申請的受理。
更大的可能是進行重整。
而如果是重整的話,向志賀這種小型債權人,可以說是基本沒有發言的余地。
簡單來講,他們的這種小債權,就是企業重整中的犧牲品。
沒有人會真正傾聽他們的聲音。
不過,北原倒是對志賀的承包商身份,產生了好奇。像日鋼這種大規模的企業,竟然還會存在將車間承包出去的操作。這聽起來并不像是以一個體系完備的大企業,會出現的做法。
“怎么了,北原?”丹羽和宮川幾乎異口同聲地問道。
“一個案件找上門了。”北原開口道,“是日鋼的車間承包商。因為第六、第七鋼鐵廠的停產,他們的車間承包商,損失慘重。希望能夠從日鋼那邊追回他們的債權。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日鋼竟然還存在車間承包的做法。”
丹羽低頭翻閱了資料。這位熟悉財經新聞地女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