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寺田將銀行代表們反鎖在日鋼總部已經過去五天了。在日鋼總部大樓的十六層,專門劃出了一塊區域,給這些銀行代表辦公。
總務大臣寺田拿出了最為強硬的態度,銀行那邊也當然被迫開始行動起來了。各家主要往來銀行當然也需要拿出一些真金白銀的行動。畢竟,寺田背后的關系網,還涉及到金融廳未來對各家銀行的監管態度。
當然,銀行們也并非因為寺田簡單的威脅,就進行行動。
他們也是利益攸關者。
銀行作為主要的債權人,也不希望日鋼轟然倒下。
寺田提出了要求,新的融資計劃必須是一個打包協議。
即一次性將寬免利息和未來新貸款的安排都確定下來。
各家銀行明白對于日鋼的援助,是無法回絕的要求。
因此,他們都在內部確定,最終為日鋼提供的新的貸款規模是多少。主要往來銀行,顯然都心懷鬼胎。他們都想讓對方多出一些,這樣自己就能少出一些。這是一個標準的搭便車情形。
日鋼的經營困境如果能夠改善的話,那將對全體債權人產生受益,無論這名債權人到底有沒有出力。因此,自然而然,各家銀行當然是想偷一些懶。
但問題又在于——
提供追加的融資,必然也需要日鋼提供新的抵押品。
鋼鐵固然是所謂的夕陽產業。
但是,那些巨大的高爐、轟鳴的車間、濺射火花的生產線。這些都是實打實的資產。能夠握有日鋼企業更多的具備價值的資產,這也就意味著,萬一日后真的困境無法逆轉,還有手下的抵押物可以挽回部分損失。
各家主要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瑞穗銀行、東京中央銀行、三井住友銀行、新生銀行代表百瀨拓自、千葉銀行,都派出了各自的律師團隊,還有審計團隊,對日鋼的資產進行部分清點。
目的就是在于盡早地找到日鋼有價值的資產,從而作為貸款的擔保物。
銀行動作還是很快的。
一旦確定了要做,這些大型金融機構,馬上就運作起來。
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內,許多律師和會計師就馬上入場。
當然,這些人員的身份是對外保密的。
整個過程是在一種嚴格保守秘密的狀態下進行。
畢竟銀行為日鋼紓解困難這種事情,前期必須保密工作要做好,否則一旦消息走漏,將會造成對日鋼市場聲譽的重大打擊。等一切就緒,銀行資金都準備到位之后,這時再進行公布,則反而成為企業浴火重生的美好故事。
同樣的情節。
但是早一分鐘上演,和晚一分鐘上演,就會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在這片專門劃出了辦公區域上,日鋼、銀行的人員,正在就資產清點核算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
時不時,就能聽到電話響起。
“四號高爐的生產線是去年才安裝的那款嗎?我們需要確定折舊金額。”
“這個我們必須要查一下。”
“麻煩盡快。”
“還有,前年新購入的兩塊郊區土地。我們銀行需要就這兩塊土地辦理抵押手續。”
“這兩塊土地,是當地市政廳特批的。我們是有拿補貼的,能不能順利辦理抵押手續,我們還要市政廳進行協商。”
“存放在倉庫的,可以用于期貨交割的鋼材,我們也需要打上銀行的特定標記,來辦理擔保。”
在緊張的動員中,銀行幾乎是瞄準了一切可以進行抵押的資產。
甚至有的銀行,還干脆想使用所謂的浮動抵押。